12/02/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器官互贈無疆界 港人屍肝捐台灣

【本報訊】器官難求,本港十一年前獲台灣送來半個屍肝,一名肝衰竭病人因此獲救。瑪嘉烈醫院一名五十多歲中風患者昨日凌晨去世,捐出肝臟及腎臟,由於血型屬AB型,本港換肝輪候冊上並無適合受惠病人,遂將屍肝捐贈台灣高雄長庚醫院,助當地一名肝衰竭病人重生。港人死後捐贈器官的愛心善行惠及台灣。

捐贈者於昨日凌晨腦幹死亡,經家屬的同意將屍肝轉送台灣,而兩個腎臟移植給本港兩名病人。瑪麗醫院換肝小組醫生昨日與高雄長庚醫院聯絡後,對方立即派醫生來港,約下午一時抵達。為保屍肝「新鮮」,本港醫生中午十二時半才從死者遺體取出肝臟,隨即由救護車送到機場交給長庚醫院的醫生,盡快回高雄進行移植。

僅AB血型病人能受惠

香港大學肝臟移植講座教授盧寵茂表示,本港AB血型的人較少,輪候冊上並無AB血型病人,而本港曾獲長庚醫院的病人捐肝,故決定將屍肝轉贈,以免浪費。他指出,近年屍肝數量增加,部分病人未到最差情況前已獲移植。若本港有病人「危急到唔換肝就會死」,才會強行移植血型不合的肝臟。瑪麗醫院曾為兩名病人移植血型不脗合的肝臟,其中一人出現急性排斥,最終不治。

瑪麗醫院肝臟移植顧問醫生陳詩正解釋,捐肝和受肝者血型脗合,換肝成功率高逾九成;若血型不同,成功機會僅一半,且受肝者須服劑量重的抗排斥藥,感染機會增加,生活質素下降。故此,輪候病人情況未到危急,應等候血型脗合的屍肝,成功機會大增。

陳詩正認為這種器官分享的做法,只能在移植手術水平相若的醫院之間進行,加上屍肝不能在冰箱存放逾十二小時,故只有鄰近地區的醫院適宜合作。

瑪麗醫院於一九九一年進行首宗換肝手術,高雄長庚醫院早在八四年已成功進行亞洲首宗換肝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