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1/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龍吟大地:中國能源戰略更進取

中國日前成立國家能源委員會,國務院總理擔任主任,常務副總理擔任副主任,成員單位涵蓋二十多個部委,既有央行、銀監會、商務部等金融商務部門,亦包括國家安全部、外交部等強力外事部門,最引人注目的是解放軍總參謀部常務副總長章沁生也名列其中。國家能源委的成立,標誌中國能源戰略的重大調整。

成立國家能源委已醞釀多時,今次千呼萬喚終於出台,沒想到規格如此之高,連軍方也有份,故消息一經公布,西方媒體紛紛猜測中國能源戰略將更加進取、強硬。

能源是一國經濟血脈,也是政治博弈工具。以美國為例,其軍事力量全球布局,就是圍繞保能源供應這一基調進行:哪裏有能源就插足哪裏;哪裏是能源交通要道就部署在哪裏。可以說,目前大部分能源生產與交通運輸都在美軍監控之下,這也是美國霸權的支柱。

油源國多政局不穩

中國的能源政策過去一直立足於自給自足,但隨着經濟發展,能源供應已入不敷出,向外拓展勢所必然。特別是金融海嘯後,中國憑強大的外匯儲備四處出擊,在拉美、中東、非洲和中亞頻頻進行戰略併購,以貸款換能源,紙上的合同油氣大有斬獲。

但對中國來說,如何將這些紙上的油氣資源變成持續不斷的能源供應,構建中國的能源安全體系,將是非常巨大的挑戰。前不久,中石油與澳洲一項四百多億美元的天然氣合同失效,這對正在積極尋找油氣資源的中國而言並非好消息。

中國的能源安全主要建基於兩點:一是能夠買得到,二是能夠運得回,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中國目前的石油供應主要來自俄羅斯、中亞、中東,非洲和拉美是重點開發市場。與歐美相比,中國的油源國大多政局不穩或者治安不靖,面臨很多威脅。比如非洲蘇丹是中國能源供應的戰略支點,中國在該國投下上百億美元,但西方國家心生忌妒,一直以人權問題為藉口逼迫中國退出,還為此生出杯葛京奧的鬧劇;再比如伊朗,中國在當地有巨大的石油利益,但美國以伊朗搞核武為由,拉中國對伊經濟制裁,實際上是逼迫中國退出伊朗石油市場。

油氣運輸乏安全感

至於油氣資源運輸問題,中國目前更是沒有安全感。除了與俄羅斯、中亞的輸油管道擺脫美國控制,無論是從中東、非洲還是拉美到中國,油氣運輸海路悉數掌握在美國手中,美國只要在馬六甲海峽、巴拿馬運河等關節點一卡,中國油氣供應就會中斷,經濟恐怕就要崩潰。

國家能源委的成立,目的是構建中國的能源安全體系,但這牽扯財力問題,還牽涉到外交方針以及軍事戰略的調整,中國勢必要比以往更加強硬和進取。

馮海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