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1/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短打長擊:脫離群眾無運行

唐德剛於《晚清七十年》第一冊說,辛亥革命後,孫中山立了一個九年計劃的「革命方略」,認為按此做下去,九年之內中國便變為一個通盤現代化的新興國家。而他的方略並沒有得到認同,孫中山更估不到反對最力的,正是他那群萬死不辭的信徒──同盟會的「老同志」。孫中山感慨繫之,喟然嘆曰:「乃於民國建元之初,予則極力主張施行革命方略,以達革命建設之目的,實行三民主義;而吾黨之士多期期以為不可。經予曉喻再三,辯論再四,卒無成效。莫不謂予之理想太高,知之非艱,行之維艱也。嗚呼!是豈予之理想太高哉?毋乃當時黨人之知識太低耶?予於是乎不禁為之心灰意冷矣!」

何以那批老同志在關鍵時刻對革命導師忽然投不信任票?是老同志有希臘人敢於發為甚麼的疑問?他們勇於尋根究柢,要找出事後的原因?歷史家迷惑了,胡適甚且認為,民國初年,老同志不信任孫中山的計劃,很有研究價值。

唐德剛說,這不是甚麼費解的事。一方面,黨員不信任黨魁,固然是黨員「知識太低」,但另一方面又何嘗不是黨魁沒有把握住時代而脫離了群眾?對現代知識有高度認識,為革命而出生入死的「黨員」們知識尚且太低,「區區庶民」又能怎樣呢?

筆者但知「沒有把握住時代而脫離了群眾」的政改一定冇運行,甚麼「五區總辭,變相公投」,明明是不尊重「一國兩制」,井水偏要犯河水,挑戰一國,不珍惜兩制,「區區庶民」又何能追隨景從呢?

洪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