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1/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奪命慘劇可避免 官僚麻木種禍端

奪命車禍時時有,交通陷阱次次新。一位好媽媽前日往上水河上鄉一間幼稚園接兒子放學,過馬路時眼見一輛凍櫃車駛至,母親以身擋車推開兒子,被捲進車底慘死,兒子亦身負重傷,至今仍須留院救治。死者丈夫愴然獨對家中空牆,痛問:「點解個天要我家破人亡?」

如果這真的是天意,人們只能徒呼奈何,然而,這場慘劇本可避免。有附近村民指出,肇事現場位處幼稚園門外,車急路斜,卻缺乏行人過路設施,家長接送子女上下學如「搵命博」。村代表七年前已向運輸署反映問題,要求加裝交通燈,但當局以人車流量少為理由否決要求,只是輕微減低路面斜度。

有區議員反映,肇事現場交通繁忙,不足讓兩輛迎頭重型車輛同時駛過,常有司機亡命剷上行人路,出現人車爭路的險象。而重傷男童就讀的幼稚園校長也表示,前任校長曾於十年前要求運輸署加設過路設施被拒。整整十年以來,當局始終沒有正視該處路面存在的危機,遑論作出改善。

正因為有關官員長期漠視危機,才導致慘劇發生,而當局用以推搪市民要求的種種藉口,完全是一派胡言。眾所周知,所謂人車流量因時而異,運輸署檢討及改善道路設計時,理應配合實際情況,以保障市民安全為最主要的考慮。肇事路段位處幼稚園門外,每逢上下學時段,總有大批幼童出入,負責接送的家長也可能因照顧子女而無暇兼顧路面狀況,令該處成為交通事故的高危路段,市民要求增設交通燈,可謂合情合理,運輸署對擺在眼前的交通黑點視而不見,簡直不可理喻。

更加荒謬的是,即使在車禍發生後,署方仍在文過飾非,堅拒落實改善路面安全,並堅稱肇事路段交通標誌足夠,而且是一條直路,視野清晰及人車流量不多。人們常說,港府是「不見棺材不流淚」,如今運輸署卻是「見棺材也不流淚」,實在令人無法接受。

事實上,在運輸署的管理下,本港道路亂象叢生,不少交通黑點甚至在發生事故後也沒有得到應有的整治。前年,西貢發生一宗十九人死的慘烈車禍,相關路段設計被指有問題,事後各級官員紛紛到現場視察,承諾會改善,但做完騷後,他們就將承諾拋諸腦後。同年,屯門公路發生一宗飛車事故,揭發在車輛馬力不斷提升下,本港道路的石壆斜台不但難起防撞作用,反會加大意外的殺傷力。去年將軍澳一個迴旋處發生奪命巴士大車禍,亦被指與道路設計有關。

一個更突出的例子,是車多路窄、車禍頻生的旺角,該區區議會早於十年前已提出拆除區內的水務署辦事處及食環署倉庫,改建成包含交通交匯處的商用建築,藉以紓緩區內交通,可惜多年下來,上述計劃仍在紙上談兵。

意外事故,本是指意料之外的不幸事件,然而,在許多交通意外中,人們總能看到人為過失的影子。道路設計問題多多,交通陷阱無處不在,早為「意外」種下禍端,官僚們麻木不仁的態度一日不改,類似的慘劇只會繼續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