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政情:小氣候:短視的社會 敵視的族群

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工程撥款議案再度押後,撐高鐵或反高鐵的社運、環保、工程、建築、工商界族群撕裂;專業踩場、商民對罵、議會火併,各種分歧熔化了香港。一條拖延十年的鐵路基建,演變成近年最大規模的官民攻防,既暴露了香港社會的短視、民間對政府的敵視,亦加劇了香港的深層次矛盾。

高鐵爭議由保衞菜園村的星星之火,蔓延為集結所有反對勢力的燎原大火,值得關心香港的人深思。這場抗爭的醞釀過程,顯示本港社會上出現一股日漸龐大的勢力,浮游於議題思維,與傳統泛民主派的政治立場或訴求不盡相同,表達意見手法(俗稱玩法)卻層出不窮。從幾次高鐵遊行、衝擊中聯辦等事例中可見,這股新興勢力,大有與泛民各派或現有的社運團體鼎足而立之勢。

這股新勢力中較矚目的一個群體自稱「八十後」,他們的出位言行成功聚焦市民眼光,更有分析認為這一代人缺乏提升社會地位的機會,畢業後苦無出路等,彷彿「八十後」上街是社會的錯、香港的錯。內地早已出現「八十後」現象,有社會學者這樣分析:「內地的『八十後』一代,既沒有『六十後』的捱苦精神,也沒有『七十後』的勤奮向上,卻擁有上兩代人沒有的富足生活、良好教育、穩定的社會環境和極佳的工作出路,他們在社會升降機裏無法提升自己,自省的一途是提升個人競爭力,怨憤的一途當然是怨天怨地怨社會。」

此說或帶點偏激,卻也不離事實,香港「八十後」及政府、社科界人士應該取取經。二十一世紀大學生比比皆是,轉眼間「九十後」一代亦將投身人力市場,與「八十後」競爭;對人力市場來說,他們都是機會與權利均等的,「八十後」今天抱着個人憤懣作社會抗爭,明天的「九十後」怎會沒有新議題?這樣的話,號稱公義的抗爭者,已淪為因個人及小眾拉扯的機會主義者。

近日的浪潮,一方面凸顯政府掌握民情、化解矛盾、斡旋社會衝突的能力太差,另一方面亦顯示本港社會湧現類似歐美般的反政府主流意識,民望超低的政府、官員及議會因為心虛,根本冇自信推動政策,反向操控令行政無法主導,更遑論解決矛盾。這些深層次問題,煲呔曾怎能統統歸類為經濟問題?

風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