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1/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施政閉門造車 火頭撲之不盡

的士集體死火事件愈演愈烈。有的士團體估計,至今最少有六千輛的士「中招」,但直至目前為止,事件的起因仍然眾說紛紜,車用石油氣品質、加氣站的氣缸以至汽車機件等說法不一而足,令的士司機無所適從。今次事件亦揭發機電署對車用石油氣品質「零監管」,一直以來並無抽查售予小巴和的士的石油氣,僅依賴油公司提交的報告。

對於有指本港檢測石油氣的儀器不足,機電署官員昨日辯稱,一直有監管入口香港的石油氣品質,入口商須向機電署提供石油氣出口地的檢測證書,以確保石油氣的品質符合法例要求;機電署又承認,政府化驗所對化驗石油氣方面的工作缺乏經驗,署方正和政府化驗所方面尋求配合。

機電署對車用石油氣品質的所謂監管,令人無法接受。機電署負責監管車用石油氣品質,竟從未抽查油公司提供的石油氣產品,情況有如食環署負責為全港食物安全把關,但卻從來不抽查市面出售的食物,本身甚至不具備檢測的能力,而僅靠食物來源地的品質證明文件,實在匪夷所思。

雖然機電署同意全面檢查中石化的車用石油氣產品,但最少要一至兩星期時間才有結果。人們不禁質疑︰的士和小巴轉用石油氣已有多年,為何機電署連最基本的檢驗石油氣產品也做不好?港府當年為了利誘的士車主改用石油氣車取代柴油車,向每位車主資助四萬元,總共已耗費公帑七億多元,又以免地價形式推出石油氣專用站公開招標。豈料的士轉用石油氣後,發現專用加氣站數目嚴重不足,往往須排隊個多小時才可加氣,部分司機被迫到非專用加氣站捱貴氣,當局卻一直沒有妥善解決有關問題。

政府當初用盡辦法誘使的士司機轉用石油氣車輛,之後卻監管不力,亂象叢生;另一方面,當局幾年前在推動環保的旗幟下,大力推動運輸業界轉用歐盟四型貨車,事後一樣發現問題多多。部分歐盟四型貨車在行駛一段時間後,車內的碳微粒便會積聚,停車熄匙立即啟動引擎會造成死火,與當局推行停車熄匙立法的環保精神背道而馳。更有甚者,部分歐盟四型貨車還有燃油燒得不好、油隔要經常更換、偈油因柴油容易混入而變質令引擎磨損等問題,令運輸業界苦不堪言。

見微知著,不管是車用石油氣品質監管,抑或歐盟四型貨車的種種問題,在在反映港府在推行政策前缺乏周詳論證以及完善配套的問題。在特區政府近期的重大政策中,以慳電膽現金券計劃和校園驗毒計劃最為突出。就算撇開慳電膽現金券引發的利益衝突的風波,有關計劃能否像當局吹噓那樣達到環保的目的亦備受質疑。不少論者指出,慳電膽含有水銀,棄置時產生的有毒廢料有機會被動植物吸收,損害人類健康,加上港府並無處理廢棄慳電膽的有效配套措施,強推計劃結果可能弄巧反拙。

至於校園驗毒計劃,更是自公布以來就爭議不斷,其中尤以如何保護學生私隱問題最為社會關注。本來,大規模的校園驗毒計劃必須賦予當局要求市民提供體內樣本的權力,無奈當局沒有修例配合,最終政府被迫讓步,強調計劃屬自願性質,令打擊青少年濫藥的成效大打折扣。

古人曰︰「明者見兆於未萌,智者避危於未形。」偏偏特區政府反其道而行,高官們往往沒有充分考慮到將來可能引發的問題,就拍拍腦袋出台政策,難怪港府施政一如前申訴專員戴婉瑩所講,只有在出亂子後才忙於「救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