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政情:小氣候:河蟹社區官意指點民意

民政事務局德成局長早前捲入「河蟹」風波,被指以「配合政府推動和諧社區的政策」,向女青年會施壓解僱服務大澳社區的社工謝世傑。風波幾經擾攘,德成局長總算甩身,可以集中精神應付即將殺到的東亞運動會,繼續打造和諧社區。

德成局長把推動「和諧社區政策」掛在口邊惹禍上身,看來無損他對這個政策的偏愛,更已落實到地區層面,其中一項具體操作手法,是「統一」地區人士評論區內爭議性事務的口徑,由各執一詞變成眾口一詞,噪音大減,社區關係當然和諧。

本欄掌握一份由油尖旺民政事務處、警務處和食物環境衞生署聯名發給區議員及分區委員會委員的文件,主題有關重整花墟花商經營環境行動,但映入眼簾的一句竟是「矢志構建和諧的社區」。

花墟的花商佔用行人路擺賣,多年來均是區內的老大難環境改善問題,每年年杪由聖誕節到翌年農曆新年、情人節等節慶日子,花商囤貨擺賣,佔用行人路及馬路影響環境的情況尤其嚴重,但執法部門嚴厲打擊,卻又惹起花商不近人情、趕絕生計的反彈,執法行動更迭生衝突,認真不利「構建和諧社區」。

這份「回應口徑」文件就在此一背景之下出台,詳列相關部門整頓花墟環境的多項措施。當然,內容一面倒講述相關部門準備嚴厲打擊違規花商的原因,而在背景參考資料之後的一頁,更列出了三條「模擬問題」,指導區議員與分區委員回應傳媒查詢的口徑。

政府部門推動「和諧社區」,為地區民意代表提供回應傳媒提問的標準答案,可謂聞所未聞。統一言論口徑本來是高官、行會成員應付傳媒的做法,透過心戰室的政治化妝師炮製利好政府的言論,避免各說各話。現在連地區也搞這一套,對象卻是為民喉舌的民意代表,但民意代表並非官員,不論民選或委任,他們的職責是反映民意,可以支持政府施政,也可以異議、唱反調,透過多元聲音,糾正失當的施政,就算花商有百般不是,他們的聲音仍須代言。

如果由政府部門統一民意代表言論口徑的做法成為慣例,這些並非民意,而是官員閉門造車的官意、構建和諧社區建基於一把聲音的假民意。充耳不聞異議聲音,只會製造日益膨脹的政治炸彈。

風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