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魯迅投槍:清華國學研究院無用

中國五千多年歷史,何時是最理想的太平盛世?有人說是漢代,有人說唐代,有人說是今之共和國。我說都不是,而是堯、舜、禹為王的時代。我不是信口胡說,而是有根有據。

《韓非子》說:「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實足食也;婦人不織,禽獸之皮足衣也。不事力而養足,人民少而財有餘,故民不爭……今人有五子不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孫。是以人民眾而貨財寡,事力勞而供養薄,故民爭……是以古之易財,非仁也,財多也;今之爭奪,非鄙也,財寡也。輕辭天子,非高也,勢薄也;重爭士橐,非下也,權重也。」

因為財有餘,男人不用耕,女人不用織;如此輕鬆愉快的社會,大家也就可以安靜下來讀書識字,也就造成春秋戰國時代「百家爭鳴」局面,中國的最高智慧,都出在那個時代,《論語》、《孫子兵法》、《道德經》、《墨子》等等,後人寫得出來嗎?莫說寫不出來,連能夠讀通的人都沒有幾個。

閒話休提,言歸正傳。今之清華大學,突然再次成立了「國學研究院」。原因當然是今之神州已沒有甚麼光輝思想可以指導全國人民,只好再從故紙堆中發掘好東西,讓大家有思想、有理想、有夢想、有幻想,不可有不切實際的非非之想。

紅衞兵當教授仍在反孔

不過,我很不看好今之國學研究院,原因是根本找不到合格的院長和導師,甚至要找一個讀得通國學的人也做不到。去年,有個北京大學教授出了一本書《喪家狗》,指孔子是喪家狗,這種研究國學的德性,也就沒有任何資格當國學研究院的導師,只能狂呼「打倒孔家店」。換而言之,當年的紅衞兵變成今天的大學教授,會是甚麼好東西?

一九二五年成立的清華國學研究院,已成為中國教育史上的絕唱。「四大導師」是中國現代赫赫有名的人物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個個都是學貫中西的泰山北斗式人物,正是他們書寫了該研究院的輝煌歷史。這個研究院的存在不過是短短的四年,畢業生也只有寥寥的六十八人,但它為中國學術界貢獻了五十多位傑出學者,如吳其昌、陸侃如、謝國楨等。

多月前逝世的北大季羨林教授,國人封他為「國學大師」,他敬謝不敏;因為他研究的不是中國國學,而是印度諸多學問,稱他為「印度國學大師」反而更貼切。可見甚麼是國學,也無幾人懂得。

周紹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