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東亞盛事冷清 何來傳奇一刻

距離東亞運開幕還不到一個月,參賽國家及地區的傳媒和運動員紛紛將目光轉向主辦城市香港,然而,香港的氣氛卻依然是冷冷清清,波瀾不興,連帶東亞運吉祥物及其他紀念品也備受冷遇。為扭轉催谷不力、宣傳太遲的被動局面,當局近期頻頻出招補鑊,可惜臨急抱佛腳,收效甚微。

東亞運是本港歷來主辦的最大規模國際體育賽事,有沒有人氣、市民是否支持,是成功與否的關鍵。去年北京奧運會火炬傳遞,所到之處萬人空巷,吉祥物紀念品搶購一空,其熱鬧場面給世人留下深刻印象。相比之下,東亞運開幕在即,至今猶如一潭死水,實在令人失望。據本報報道,東亞運紀念品吸引不了年輕人和中外旅客,令大部分零售專賣店長期「拍烏蠅」,有銷售商承認銷情只及去年京奧紀念品的一成,已打定輸數。

東亞運紀念品滯銷,除了價格、設計和包裝等原因之外,主要原因是港府宣傳不足,沒有輿論聲勢,沒有高揚人氣,東亞運走不進尋常百姓家,自然無法吸引中外旅客購買紀念品。雖然,東亞運作為地區性體育賽事,其規模不能和奧運、亞運相比,但不管怎麼說,它也是本港一件大事,除非不搞,要搞就必須搞好。其實,當局完全可以借鑑京奧的宣傳、包裝和推銷等做法和經驗,利用自己的特點,尋找自己的機會,千方百計將這篇「小文章」做好做大。

事實上,港府如果能在去年承接京奧餘威,順勢向世人推介東亞運,應該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宣傳效果,不至於出現今天如此被動的局面。遺憾的是,由於當局後知後覺,機會擦身而過,香港失卻了一次向世界展示和推介自身的良機。誠如有立法會議員所言,東亞運紀念品滯銷,表明政府宣傳喚不起市民的熱情,也讓人覺得當局無心辦好這項體壇盛事。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東亞運氣氛冷清,人氣低迷,其實並不出奇。眾所周知,港府長期不重視體育,今次接過東亞運主辦權,不過是抱着人有我有、人辦我辦的心態,敷衍了事,得過且過,在這種情況下,東亞運能搞出甚麼名堂才怪。別的不提,就以東亞運的開幕式來說,就是一個大笑話。當局將東亞運開幕式搬到維港兩岸舉行,聲稱利用維港兩岸夜景加水上巡遊製造效果,美其名曰張藝謀式京奧開幕式的海上版,但實際上是為了遮掩將軍澳運動場太小的窘境。作為東亞運的主場館,將軍澳運動場竟然只有三千個固定座位,既小又寒酸,根本無法舉行開幕式,更荒唐的是,運動場竣工數月後,田徑跑道即被揭發出現諸多裂縫,凹凸不平,簡直是貽笑大方。

難為有人還提議香港申辦亞運會,沒錯,香港確實有財力和條件主辦亞運會,而且主辦亞運會可以提升香港作為國際都會的地位和形象,吸引旅客,增加經濟收益,同時還能提升本地體育水平,何樂而不為。問題是,如果港府連東亞運都搞得不倫不類,誰還相信他們有能力搞好規模大得多的亞運會呢?

古人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當局與其好大喜功,好高騖遠,不如腳踏實地,兢兢業業,先把東亞運辦好再說。須知包括中國隊在內的多個國家和地區都會派出世界一流選手來港參賽,主辦當局必須確保不會出現任何意外,發生任何醜聞,否則,香港的國際形象必將嚴重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