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1/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化簡為繁假諮詢 市民生命當兒戲

為期四個月的「救護車調派分級制」公眾諮詢期今日屆滿,一如所料,各界劣評如潮,救護員工會猛轟建議經濟掛帥「向錢看」只為慳錢,病人組織則質疑分級制的實際效果,直指不應由接線生負責分級,並以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當日心臟病發時亦曾誤以為胃痛為例,指出若誤判病情,後果不堪設想。

近年本港救護車服務亂象叢生,政府歸咎於部分市民濫用救護車服務,並以此為由推出救護車調派分級制。有關建議把救護車調派時間分為危急、嚴重和非危急三級,到達時間分別為九、十二和二十分鐘,表面上,危急個案比現在救護車劃一以十二分鐘到達快了三分鐘。

然而,分級制方案問題多多,隨時會令真正有需要的人得不到及時救治。按當局的方案,分級的重責由候召中心接線生負責,他們向召喚者提幾個簡單的問題,就斷定誰是危急、誰是不危急,這顯然十分兒戲。難怪一項調查顯示,九成長期病患者都質疑接線生能否準確評估。正如有病人組織負責人指出,召喚者對病情的理解及表達能力都會影響接線生的判斷,部分智障或腦部受損病人不擅詞令,更無法準確表達病情。這些情況都會造成延誤救治,導致不堪設想的後果。

事實上,目前救護服務的主要問題,是救護員人手不足以及救護設備陳舊,而不是濫用救護車。正如消防處救護員會負責人指出,如果增聘三百人手及重整救護資源已能保證服務承諾,毋須化簡為繁。

當日政府推出諮詢建議時曾聲稱,有五成召喚個案是因感到皮膚痕癢、失眠等而召喚白車,以此證明濫用救護車的現象十分嚴重,非推行分級制不可。但後來一份內部調查顯示,所抽查的一萬一千宗救護車召喚個案,只有約一成屬非危急個案,無疑狠狠摑了當局一記耳光。

當局刻意誇大濫用救護車服務的問題,絕非一時之疏忽。近年本港救護車經常出現故障,有時一周之內出現近十宗死火事件,並多次導致病人因延誤救治而死亡。

究其原因,是本港救護車老爺化嚴重。數字顯示,目前全港有二百多輛救護車平均使用超過八年,遠超出七年的使用期限。使用這樣的老爺車,就算當局承諾把到達的時間縮得更短,也改善不了服務。而消防處救護員人手短缺,則是有目共睹的。

救護資源不足,當局不對症下藥,增撥資源,改善服務,反而倒打一耙,把救護服務未能改善的責任歸咎於市民濫用救護車。救護車服務關乎幾百萬香港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當局卻如此不負責任,這豈止是涼薄,簡直是無良。

必須指出的是,港府庫房充裕,為市民提供優質救護服務,當局責無旁貸,亦有能力承擔。但當局可以斥資八億多元,為高級公務員和紀律部隊變相加薪,卻對改善救護服務一毛不拔。在眾高官的心目中,公務員的薪酬福利顯然遠比市民的生命安全更重要。當局擁權自肥,於此可見一斑。

事實證明,所謂分級制諮詢,只是一場旨在轉移市民視線的假諮詢。當局要改善救護服務,就應該增撥資源、增聘救護員人手,而不是化簡為繁,本末倒置,將市民的生命視為兒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