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0/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房屋政策忌搖擺 切勿病急亂投醫

近期樓市熱火朝天,豪宅呎價屢創新高,社會上要求復建居屋的呼聲日益高漲。房屋委員會昨日舉行集思會,委員意見分歧,有人支持,有人反對,未能就是否復建居屋達成共識,可見這個話題必定會繼續爭論下去。

其實豈止房委會內莫衷一是,對於是否應該復建居屋,社會各界同樣意見分歧。有人認為,復建居屋可為中下階層市民提供較多置業選擇,壓抑樓市炒風;反對者則認為,目前樓價飆升主要見於豪宅,復建居屋不但無法壓抑豪宅炒風,反可能對中下價樓造成打擊,拖累整個樓市。

樓市是香港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樓市興衰不但關乎市民切身利益,亦與整體經濟息息相關,所以保持樓市平穩發展,是非常重要的。九七年香港剛剛回歸,特區政府即急急推出「八萬五」政策,導致樓市崩潰,大量業主淪為負資產,當局不得不於二○○二年全面退出居屋市場。時任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孫明揚曾經明確表示:「政府退出作為發展商的角色,停止興建和停止出售資助公營房屋,將干預市場的程度減至最低。」他並認為,「一套清晰、全面和貫徹始終的房屋政策,對幫助重建市民及投資者對房地產市場的信心,至為重要」。

如今事隔不過七年,如果政府因為樓價上漲而輕易作出復建居屋的決定,難免令人質疑當局的房屋政策出爾反爾、朝令夕改。當年停建居屋,是為了幫助重建市民對樓市的信心,如果今日復建居屋,難道就不擔心打擊市民的信心?事實上,以復建居屋壓抑樓市炒風,無異於飲鴆止渴。

有恒產者有恒心,無恒產者無恒心。制訂長遠及穩定的房屋政策,讓市民在可負擔的樓價下安居樂業,固是政府應負的責任,惟必須指出的是,復建居屋不是唯一辦法,更不是最佳辦法。近日,有人建議當局降低勾地門檻,有人建議恢復公開賣地,凡此種種,皆可適量增加土地供應,對樓市降溫起立竿見影之效。此外,也有不少人認為,政府應該活化居屋二手市場,藉以增加上車盤的數量。

目前全港有逾三十萬個居屋單位,共中二十二萬個即使補足地價,售價亦不會超過二百萬元,在夾心階層負擔範圍之內。但多年來,居屋單位在公開市場及居屋第二市場的交易量每年只有約六千宗及二千宗,不及居屋總量百分之三,可見居屋轉售的種種限制,令交易量明顯偏低。

因此,只要政府設法活化居屋二手市場,例如容許業主分期補地價、減少補地價金額,或讓合資格市民免補地價購買二手居屋等,即可為中下階層市民提供大量上車置業的選擇。如果連原有的居屋資源也無法充分利用,反而為是否復建居屋爭論不休,那只能說是本末倒置。

不管怎樣,房屋政策茲事體大,當局作出任何改變之前,都必須考慮周詳、謹慎而為,任何盲動、躁動,都可能為香港帶來不堪承受的後果。「八萬五」殷鑑不遠,當局切勿重蹈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