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0/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正本清源:得道與得志

「兄弟同心,其利斷金。」也許,煲呔曾的「親疏有別」理念正源於這句古訓。煲呔曾既有血緣上的親兄弟,也有官場上的沙煲兄弟,大家同撈同煲,有着數齊齊攞。

君不見,煲呔曾推出「慳電膽」政策,擺明益親家,有御用文人卻力排眾議,撰文護短,真夠哥兒們;煲呔曾弟婦購買雷曼迷債損手,透過分屬好友的立法會議員協助,獲得銀行提早賠償,真夠義氣。

古語有云:「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由慳電膽風波至近日的弟婦雷曼中招提早獲賠事件,煲呔曾涉嫌以權謀私的醜聞愈揭愈多,其誠信與私德瀕臨破產,在公眾心中留下不可磨滅的貪婪印象。

翻開儒家經典,不難發現君子與小人被放在一起比較和評價的句子。例如,「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如果煲呔曾認為自己光明磊落、身家清白,為何事後並無主動交代事件,反而行徑閃縮,以海外度假躲避公眾的質疑呢?

可見,煲呔曾不僅是一人得道,而且也是小人得志,最明顯的性格特徵就是自視過高、心胸狹隘、死不悔改。南朝.宋.何承天《為謝晦檄京邑》有云:「若使小人得志,君子道消。」近期的醜聞已經促使市民從私利角度去審視煲呔曾的問題,如果他至今仍未醒覺問題的嚴重性,其管治威信以及政治前途將陷入空前的危機。

林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