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0/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烽火台:房屋亂政隱現

施政報告公布時,曾蔭權才說「現階段不考慮再建居屋」,言猶在耳,身兼行會要職的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張炳良說,政府應考慮復建居屋。兩者的矛盾言論如雷轟耳,令人不得不為自己胼手胝足買下的蝸居抹一把汗。

平心而論,建居屋不一定會推倒樓市,問題在於推行是否得當。港府興建居屋始於一九七六年,乃時任港督麥理浩「十年建屋計劃」的一部分。一九八七年,建屋計劃基本達成,港府公布「長遠房屋策略」,提出「鼓勵住戶自置居所」的目標,將建屋焦點由公屋轉向居屋。到了一九九七年回歸前,本港已建成七十萬公屋單位、二十六萬居屋單位,滿足三百三十多萬市民的住屋需要,期間歷經多次經濟盛衰,發生過石油危機、八七股災等事,卻不見得對私人樓宇市場構成太大影響。

直到回歸後,董建華擺出一副開港之君的架勢,提出「八萬五」的驚天大略。結果,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一爆發,整個樓市旋即崩潰,香港人進入一場負資產的漫長噩夢,直到○四年才醒來,呼出「夢裏花落知多少」的哀嘆。

由此可見,興建居屋就好比一把雙刃劍,用之得當,則有助解決基層市民的住屋困難,用之不當,亦可在頃刻間重創樓市。當年「八萬五」的浩劫,錯不在居屋,而是因為特區政府志大才疏,罔顧現實,瞎闖蠻幹,整套房屋政策亂打亂撞。

再看今日,港府連自己人也口徑不一,房屋亂政隱隱乍現,怎不令人毛骨悚然?

林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