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0/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政情:小氣候:自編自導環保壟斷醜劇

慳電膽現金券一事由環保大計變成曾蔭權個人大醜聞、港府管治大頭佛,凸顯了政府官員對政策性的環保壟斷現象缺乏認知。這幕自編自導自演的鬧劇,又一次震動港人對官商勾結的敏感神經,管治架構內的大小官員至今依然集體發夢,不懂及時止蝕。鬧劇演化下去,曾蔭權及特區政府的管治威信全盤通輸。

益親家事件之所以弄得煲呔曾灰頭土臉、環境局局長邱騰華揹黑鑊,甚至政府上下尷尬不已,實是一眾高官落實政策時平衡考量不足之過。當局只是想推廣省電意識,構思政策時,大可以將一百元現金券擴大至所有節能產品,如市民買第一類能源標籤的產品時可作一百元之用,當然市民可以買慳電膽、LED燈甚至其他產品。這樣,依然收到環保之效,但引起的業界反彈勢必少得多,利益輸送的質疑也必煙消雲散。

政府之所以死牛一邊頸,與官員平庸的「環保就是好」思維有關。已發展國家及地區落實環保政策多年,多個國家都因環保壟斷發生政治紛爭,環保議題甚至成為選舉操作的一個重心,可見環保業的利益爭鬥與一般商界無異。制訂環保政策的政務官雖然不時出外考察,但對環保政策的世界發展卻所知不多,對環保壟斷的戒心更可與第三世界地區官員看齊。

環境局在構思及制訂該項政策時已有失職之處,該局似乎完全沒有想過環保壟斷的問題。試想想,市面上環保產品有限,即使純屬商業競爭,亦有市場佔有率傾斜的現象,何況這次政府肆無忌憚地以加市民電費的犧牲,去援助某一類市場佔有率不均的環保產品,業界當然會有強烈不滿。

環保本身便是一場利益戰爭,傳統產業與環保產業間有一場你死我活的競逐,環保產業間又有一場搶佔市場份額的競爭。外國發生的環保壟斷問題大都圍繞兩方面,一是政府及訂立準則的機構,以哪一個標準或界線為環保;二是環保產業的競爭中,政府怎樣在標準、政策及運作中保持平衡。這既是藝術,也是政治權術,煲呔曾與眾官空享高薪,鬧出這樣無知的醜事,所謂「政治家」實在笑死人。

風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