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醫知健:肛門長期發炎恐患癌

【本報訊】七十年代外國影星花拉科茜月前因肛門癌不幸去世,引起大眾對肛門健康的關注。有外科專科醫生指出,普遍市民遇着肛門出現腫塊或出血時,往往只向痔瘡或腸癌等方向想,而忽略肛門感染結核菌及肛門疣等其他可能性,甚至因為怕尷尬而諱疾忌醫。他強調,部分肛門疾病後果嚴重,甚至可惡化至肛門癌,故市民若有懷疑必須及早求醫。

染結核菌生疣可致出血

香港港安醫院外科專科醫生楊國輝表示,肛門感染結核菌、肛門疣及肛門癌皆可導致肛門出血,但普遍被忽視。他解釋指,結核菌經呼吸道進入人體不一定只感染肺部,亦有機會經淋巴或消化道感染生殖器官及肛門,造成嚴重便秘及微燒等病徵。一名三十八歲男病人曾因肛門出現潰瘍多番求醫,一直當痔瘡醫治但不果,最後經抽取組織活檢後始發現肛門位置感染結核菌。

至於肛門疣則是人類乳突狀瘤病毒感染肛門造成,病徵是肛門附近出現皮粒。楊國輝表示,由於肛門疣與俗稱「椰菜花」的性病是同類,可透過性接觸傳染,故多出現於三十至四十歲、且有多於一位性伴侶的人士身上。若年屆六十歲或以上人士有肛門長期發炎及經常吸煙,更可能成為患上肛門癌的高危人士。他指出,肛門癌容易擴散至淋巴腺及其他器官,且擴散迅速,由第一期惡化至第四期只需一年。

楊國輝續稱,肛門感染結核菌及肛門疣並非難治之症,前者只需服用四至六個月的抗菌藥物,後者則可透過滴用毒素及液態氮冷凍技術等方法根治。不過部分病人為怕尷尬,求診時不讓醫生詳細檢查,甚至堅稱自己只是患上痔瘡,結果失去適切治療的機會。他強調肛門疾病一旦延誤醫治後果嚴重,市民若有懷疑必須及早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