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太陽民調:物非所值幫倒忙

本文重點
副局長及政治助理的角色未能發揮作用,有學者直言,他們的表現物非所值,當局甚至要走回頭路,須由公務員出身的常任秘書長負責目前副局長的游說及解釋政策工作,更形容副局政助有如政府架構內的僭建物,未能協助政府加強施政力量,反成政府包袱。有公務員團體質疑副局政助能力「未到家」,形成要公務員「幫手諗橋」的畸形現象,又斥公務員同時應付三個老闆,令工作添煩添亂,導致政府施政變得緩慢。

公務員心中有氣

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鍾劍華稱,政府當初成立副局政助的原意是推銷政府政策,加強訓練政治人才,以及擴大政府政治游說力量,惟他們的表現令人失望,市民對他們的認知亦很低,根本未能達到預期效果。他們過去一年的表現物非所值,不但未能協助政府加強施政力量,反而成為政府的包袱。

他又稱,部分副局政助對相關範圍不清不楚,常出現副局長不能駕馭局面的尷尬場面,推出政策時公務員卻被推上台做馬前卒,公務員兼做副局長工作,會感到被政府「搵笨」,「無端端多咗兩個唔知係唔係老細嘅人,自己嘅權力受到制衡同被分薄,有鑊就佢哋孭,但有彩就人哋攞!」,令公務員心中有氣。

隨着社會生態的轉變,鍾劍華認為,確實需要有高級官員扮演政治角色或更多政治人物,但明顯任用副局長並非最好出路,反而探討如何在議會以至諮詢渠道吸納政治人才,較這些「唔三唔四嘅僭建物」會更好。

公務員工會聯合會主席梁籌庭直言,多次在立法會上看到常秘及副常秘「走唔甩」議會游說工作,有違政府開設副局政助可避免公務員直接與議員及市民有衝突的目的。他質疑「若次次都要常秘幫手」,兩重人處理同一事務,副局長的設立有如疊床架屋。

他透露,現時副局長構思政策時會側重公務員「幫手諗橋鋪排」,是很畸形現象,加上公務員已變相同時應付三個老闆,直接加重常秘工作量及壓力,令工作添煩添亂,亦令政府施政變得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