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6/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虛無縹緲百年計 教育樞紐談何易

香港經濟陷入衰退,港府苦無良策,只好不斷炒冷飯,發展區域教育樞紐正是其中之一。港府四月底與深圳政府達成協議,決定以河套邊境土地發展高等教育,經機會亦將教育列入所謂「六大優勢產業」,教育局局長孫明揚昨日重申,當局將預留兩幅市區土地,讓有興趣的辦學團體發展自資專上及高等教育課程。

當局言下之意,彷彿萬事俱備,只差政府提供足夠用地,香港就可成為區域教育樞紐。只可惜,事實告訴我們,一個地區要將教育發展為具經濟效益的產業,須有政府持之以恒的支持,土地資源僅屬其一,其餘還有教育政策、行政配套、教育人材等等,缺一不可。

本港教育政策的混亂已是路人皆知,非本地生入境安排、就業支援等行政配套,亦是乏善足陳。一直以來,本港大學的海外及內地學生比例偏低,留港就業限制多多,即使港府去年起放寬相關限制,截至今年五月底,仍只有三千多名非本地生在畢業後獲准留港。在此情況下,不少非本地生知難而退,多間院校日前公布數據,顯示今年申請入讀的內地生人數比去年大幅下跌,有大學的跌幅甚至高近四成。香港連內地生也留不住,遑論發展區域教育樞紐?

事實上,現時本港的大學多由政府資助,難有經濟回報可言。放眼全球,能夠把教育發展為產業的大抵只有英國、美國及澳洲,其高等教育皆以私營為主,與香港模式大相逕庭。有見及此,港府大肆鼓吹私人辦學,孫明揚昨日公開點名,指珠海書院、港大專業進修學院、理大香港專上學院「隨時可以申請轉做私立大學」。

然而,教育不是免費午餐,私人辦學涉及巨額成本,當局要想吸引學生來港就讀,學費太高則欠缺吸引力,學費太低則難以維持辦學水平。以目前的情況看,大學要在自負盈虧下提供與本地學位水平相若的課程,每個學位的每年成本便已超過十萬元,非本地生來港攻讀一個四年制的學位,最少也要付出五十多萬元學費,再加上生活開支,幾乎與前往英美留學的成本相若。請問特區政府,以現時本港大學的教育水平,在相若的收費下,能否吸引學生棄英取港?

此外,如何吸引及協助非本地生留港就業,也是一大難題。尤其是近年來,港府獨沽金融一味,造成工商百業凋零的窘境,大學生的出路極為狹窄。加上一場金融海嘯襲來,連金融業也搖搖欲墜,失業率居高不下,失業大軍逼近二十萬人,本地市民尚且一職難求,如何容納外來的畢業生?

由此可見,政府高喊發展教育,無非是為了應付民眾對產業轉型的訴求,根本沒作周詳考慮,更沒有一個高瞻遠矚的計劃。實際上,當局一向對本地教育漠不關心,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高官們紛紛將子女送往外國留學,難怪有市民質疑:「連公務員都唔信香港教育制度,你憑咩會覺得香港起多幾間大學,啲人就會留喺度?」

事實上,特區政府好大喜功,推出副學士政策,大搞教育「八萬五」,早已備受詬病。二○○○年,港府聲稱要將本港大專普及率提升至六成,因此大量開辦副學士課程,然而多年來所見,這些副學士課程不但學費昂貴,而且質素參差,不少甚至是濫竽充數,社會認受性低;加上大學銜接學位嚴重不足,學生升學無望,就業困難,難怪有人形容副學士為一條「死路」。

前事歷歷在目,令人不得不擔心港府的「教育產業」大計終會淪為副學士的翻版。事實擺在眼前,本港教育問題多多,自顧不暇,要想成為真正的教育樞紐,還有很遠的路要走、很多實事要辦,絕非高官們喊喊口號、吹吹牛皮,撥幾塊土地就可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