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06月16日(二)
港府高官減薪有期,昨日傳來問責制高官減薪百分之五點三八的消息,行政會議最快今日便會討論有關建議,如果落實,三十四個問責官員便會先公務員薪酬調整機制落實減薪。然而,減薪幅度曝光後,市民反應麻麻,更有戲稱為「拔毫毛」式減薪的說法。相比新加坡、歐洲等國高官的減薪,港府高官減薪之微實有不足抵銷民怨之虞,更談不上「體現政治承擔」。
高官減薪百分之五點三八,只是與高級公務員看齊,與新加坡高官減薪一成一至一成九相距實在太遠,即使與部分歐洲國家領袖相比亦過於惜金。
金融海嘯去年席捲全球後,全球多個國家都出現政府高層減薪浪潮,新加坡政府官員收入與本地生產總值等量化數據掛鈎,早前便因應經濟不景,量化下調一成一至一成九;烏克蘭政府三月份已宣布總統、總理、議長甚至議員都減薪一半;其他如韓國、斯洛文尼亞、尼日利亞等都宣布了官員及公務員的減薪方案。相較上述地區,港府減薪措施來得遲亦來得輕。
其實,明瞭公務員薪酬釐定機制的人都明白,政府高官是次減幅只是按公務員薪酬趨勢調整數據實行,有關機制是保持公務員薪酬恒常與私人機構同步及處於相若水準。若問責高官只是按調查中的高級公務員薪酬調整幅度減薪,充其量只是反映了公務員薪酬與私人看齊的制度化標準。
也就是說,這次減薪行動並不包括高官額外減少糧餉、體現問責精神的政治含義,甚至與民共度時艱這句話也有點欠缺說服力,因此,政府高官正式宣布減薪時,請千萬不要說「減薪體現了政治承擔」的話。
更妙的是,選在七.一來臨前半個月、公務員薪酬調整建議已提交行政會議的時間落實減薪,港府可說是機關算盡,其目的一為七.一降溫,二是造成既定現實及壓力要全體高級公務員乖乖減薪,這個決定確是政治動作,卻與政治承擔無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