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炒冷飯半生不熟 紓民困反惹眾怒

港府一百六十八億元的加碼紓困方案涉及寬減薪俸稅、差餉、免繳公屋戶租金等措施,旨在讓飽受金融海嘯、豬流感夾擊折磨的市民爽一爽,但出台後未見有人喝采,反遭一片民怨,批評當局派糖「炒冷飯」、「小恩小惠」和「雨露不均」的聲音不絕於耳。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對輿情劣評不以為恥,反以為榮,他在《香港家書》中辯稱,只要飯炒得好食,客人滿意,「炒冷飯」也是一件好事。

姑勿論「炒冷飯」是不是好事,單看政府「加碼紓困」這頓飯炒得如何?翻開十八項紓困措施,舊年霉味撲鼻而來。金融海嘯百年未遇,經濟倒退十一年最甚,非常局面要有非常手段,但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加碼紓困」,指導思想未見創新,措施照抄過往「分享成就」版本,一漿十餅,好似一碗溫吞水,喝到嘴裏沒有感覺,刺激不起社會消費意欲,市民只會繼續以「慳得一蚊得一蚊」的心態面對當前的經濟衰退,根本無助於挽救經濟。

「加碼紓困」不倫不類,好像出自蹩腳廚師之手的一盤炒飯,半生不熟,味同嚼蠟,但在曾俊華眼中卻成為「能夠實際有助於經濟復甦」、「讓市民直接受惠」的豐盛美餐。更有意思的是,這位經常計錯數的財金高官竟以美學大師自居,大言不慚地將所謂的「紓困思路」稱為「簡單是美」,是優先選取的最實際可行的措施。市民實在看不出洋洋十八項的紓困舉措「簡單」在哪裏,更體會不到充斥陳糠爛穀的派糖方案有何「美麗」,真要簡單,為何不倣效澳門、台灣派發現金,人人有份。

方案美不美不重要,關鍵是要讓市民受落。紓困方案一出籠即引起社會反彈,批評未能全面惠及社會各階層的輿論鋪天蓋地。一是派糖出現盲點,無交稅、無住公屋、無申領綜援的「三無戶」,以及家中無長者、無兒童等「六無人士」,一毫子都落不了袋,成為被社會遺棄的一群;二是飽受金融海嘯折磨的中產人士再被忽視,減稅實際得益不多;三是中小企業仍然難獲銀行貸款。

「東方報業民意調查」就市民如何評價「加碼紓困」措施進行了電話調查,三成九受訪者批評措施不全面,很多人未能受惠;兩成五認為措施小修小補,未能有效刺激經濟;一成三形容措施不過是「炒冷飯」和「吊鹽水」。至於紓困措施有何不足之處?調查顯示,三成三受訪市民認為「三無、六無」人士完全未能受惠;兩成九不滿當局沒有實施免電費、水費等較多人受惠的措施;一成七認為惠及中產的措施不多。

港府高官經常說,好鋼要用在刀刃上,派錢要針對有需要人士。中產階層在今次金融海嘯中所受衝擊最大,但港府一如既往,施援力度嚴重不足,今次加碼減稅多少有錢落袋,但對於紓緩供樓及裁員減薪的壓力,不過杯水車薪。不少中產家庭為了減少開支,不得不辭退外傭,僅今年頭三個月,本港外傭人數銳減一千七百多人,近月僱主以經濟問題為由提早解約的個案急升兩成。

紓民困炒冷飯,救經濟交白卷。有學者指出,至少三百億元才能有效刺激經濟,目前力度「仲差一大截」。曾俊華將中小企「特別信貸保證計劃」擔保額提高至八成,成效備受質疑。香港中小型企業商會名譽會長陳國威指出,仍有一成企業,特別是半年內沒有定單的中小企業,銀行已表明即使當局百分百擔保也不會批款,令他們「想吊命都無符」。

「東方報業民意調查」顯示,三成九受訪者認為銀行的借錢門檻高,政府提高擔保額根本無用;二成一認為措施對撐企業效用不大。至於曾俊華重提未來每年有五百億元基本工程開支,對「保就業」有何幫助?三成三受訪者認為當局總是講多於做,所以對十大基建和小型工程不抱希望。

「為政之要貴得人,得人者昌,失人者衰。」開倉紓困本來是萬民稱慶的喜事,卻被港府搞得天怒人怨,讓世人啼笑皆非,箇中原因很簡單,庸官當道,管治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