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醫知健:切腹開窿造肛門

肛門負責把守整個消化道的尾關,控制糞便排出體外。但患者因為疾患緣故,例如肛門或附近位置長出惡性腫瘤,或腸道嚴重發炎,而需要把肛門切除,為了替糞便尋找新的出口,醫生在切除有問題的腸道後,將大腸或小腸從腹腔拉出,並同時在腹部的適當位置造一個小切口,再將腸道縫於開口之上,排泄物便可經這個開口離開身體。這個切口稱為造口(stoma),又稱為假肛。

除了因為失去肛門而需要永久造口,也有為了令傷口愈合理想而出現的臨時造口。例如割除直腸癌手術,醫生先將腫瘤及其附近的腸段切除,再把腸的兩端接合起來,但接駁口愈合需時,若在康復期間有糞便經過駁合位置,則影響駁口的愈合,所以醫生會利用迴腸(即小腸末段)或橫結腸做一個臨時造口,大約在四至六個星期之後,當腸道的駁口愈合後,再施手術「關閉」造口。

帶造口袋無礙洗澡遠足

由於造口缺乏括約肌,所以不論是永久造口還是臨時造口,兩者都不能控制糞便排出。出於衞生考慮,患者需於造口位置貼上造口袋以便收集排泄物。造口袋是一個約手掌般大的膠袋,袋口有一片皮膚保護膠,方便將造口袋穩貼於造口周圍的皮膚上,既不易令皮膚敏感,也可減低氣味滲出的機會。每天清理的次數視乎糞便量及造口位置而定,如果是小腸造口,糞便會較稀爛,需要一天清理四至六次,而大腸造口排出的糞便多是固體狀,可以每天清理一至兩次。

不少患者最初因為不適應而對造口袋產生抗拒,但當慢慢掌握了護理技巧後,便發現帶上造口袋也能如常洗澡,甚至遠足、游泳及出國旅行等,也因別人不容易從外表察覺造口袋的存在,故亦不影響社交及性生活。

直擊人類豬流感最新疫情
詳情瀏覽on.cc《奪命流感》

外科專科朱建華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