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關心集:地下港運會

如果有人告訴你,第二屆全港運動會明天就要閉幕,你一定會問:「閉幕?是甚麼時候開始的?」運動會進行了二十多天,多數香港市民卻懵然不知,難怪有人說這是「地下港運會」了。

全港運動會默默無聞,全賴政府所賜。原來大會有一條荒唐規定,凡參加過國際大型賽事的精英運動員,一律不准參賽。沒有體育明星,還有甚麼看頭?難怪不要錢,入座率也不足一成了。

任何一個地方發展體育運動,都包含兩個層次,一是培養專業運動員,以參與大型國際比賽,為本地區爭光。另一個層次是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增強民眾體質。

兩者是相輔相成的,精英運動員在國際大賽中取得佳績,可以激勵本地青少年投身體育活動;而群眾性體育活動又可以為專業運動隊發掘人才。而當地的全運會則令青少年有機會與體育明星同場切磋。

各地的「全運會」一般都代表當地的最高水平。中國內地四年一度舉辦全國運動會,各省市都盡出最佳陣容,將在國家隊的本省籍運動員召回,代表本省出征。因此,全運會是一場龍爭虎鬥,有些項目的水平甚至高於奧運賽事。世界冠軍參賽,不但令觀眾大飽眼福,也促使其他運動員全力拚搏。

反觀香港,本來也有不少參加過國際比賽、拿過獎牌的優秀選手,如果他們都分頭代表所在區參加港運會,一定令港運會的可觀性大增。而業餘運動員當中臥虎藏龍,只有與高手較量,才能脫穎而出。

長期以來,香港政府投放資源培養運動員,卻忽視從群眾性體育活動中發掘人才,最終令運動隊後繼無人,不少項目都靠「內援」充撐門面,這種做法極其愚蠢。

比如這一次,政府與其說在辦全港運動會,倒不如說在搞嘉年華!

關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