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烽火台:天才夢

小生認為,人類生而有涯,從不存在所謂天才,那些被揠苗助長推上神枱的,只是一些被父母以及社會扼殺的資優兒童。美國有一名大學畢業的十三歲「天才學生」,被母親安排「開倒車」返回中學就讀,該名母親解釋:「如果再上大學,他會過於專注學術研究,但他也需要社交活動。」

其實,小小年紀背負天才之名,除了父母強加之外,很大程度上是源於虛榮。記得當年在內地讀小學,小生也曾發過一場天才夢。當年的我,無論學業成績或課外活動皆是一枝獨秀,智商評估錄得一百四十(據說奧巴馬有一百三十,愛因斯坦一百五十),看到傳媒報道天才兒童,看到他們頂戴光環,小生曾主動要求母親為我尋求天才教育,而母親對我說:「你父親出身國民黨家庭,你不要太出風頭。」猶幸因為背景關係,小生得以正常成長。

後來長大了,發現自己其實也不是甚麼天才,只是比同齡人多了點小聰明,而這種小聰明要轉化大智慧,還須經過長時間的學習與歷練。傳統教育毋須冗言,令我記憶猶新的是中學時在連鎖餐廳兼職,當你捧着幾斤重的薄餅和意大利粉來回走動,每天站上十二小時,才能真正體會基層勞動者的艱苦,經理的一句「將心比己」,猶如醍醐灌頂,為你的邏輯思考注入血肉靈魂。於我,更是千金不換的體驗。

反觀在北大讀書時,鄰房真的住了一名十四歲的「天才學生」,據小生觀察,他除了學業成績異乎常人外,跟普通小孩根本沒有兩樣,四年大學畢業後,大抵只有學術一條出路,而我等凡夫俗子,卻比他多了很多選擇。

今時今日,兒童的腦力開發愈來愈早,愈來愈多被視為「天才」,家長們是否也可放下急功近利的想法,讓他們正常成長,給孩子們一個選擇人生的機會?

林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