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高官薪酬不減 何來共度時艱

薪酬趨勢調查委員會調查結果顯示,本港私營機構僱員過去一年薪酬調整比率均為負數,其中高級僱員為負百分之四點七九,中級為負百分之一點三四,低級為負百分之零點一七。參照此結果,公務員需要減薪。多個公務員團體對結果表示失望,擁有最多公務員會員的華員會仍然認為,公務員凍薪是最適合做法,理由是「可以平衡各方利益,維持公務員士氣」。

常言道,有比較才能有鑑別。眼下香港經濟已步入嚴冬,勞動市場風聲鶴唳,失業大軍增至近二十萬人,打工仔就算能保住飯碗,也要面對企業減薪、放無薪假等考驗。但是,手捧鐵飯碗的公務員,尤其是常把「共度時艱」掛在嘴邊、享有高薪厚祿的眾多高官反而至今不用減薪。公私營機構薪酬走勢,一個大幅下滑,一個巋然不動,對比強烈,基層市民看在眼裏,怒在心頭。

金融海嘯爆發後,港府高官不停高唱「同舟共濟」、「共度時艱」,但說的和做的各有一套,要求別人時說的比唱的好聽,甚麼「企業要少裁人」,甚麼「員工可減薪度時艱」,一觸及「自我減薪」的切身利益,則競相躲避,顧左右而言他。曾幾何時,輿論提出港府與市民共度時艱,最實際的行動是高官帶頭減薪,官員們卻三緘其口。有位學生當面向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提出,要求在財政預算案中帶領特區高官減薪,曾俊華一臉尷尬,他的解釋竟是「減少少人工,於每年政府整體開支幫補不了多少」。

難道高官帶頭減薪真的「幫助不大」嗎?本港高官素享全球一流的薪酬,一個司局級官員的薪水都高過美國總統,曾俊華本人的年薪等於美國財長的兩倍多,就連副局長、政治助理的薪酬都要多過白宮幕僚長,因此絕不是「少少人工」;如能用於挽救經濟,紓解民困,相信也不會是「杯水車薪」。

更為重要的是,高官帶頭減薪可以顯示為政者與百姓共赴患難的誠意,以及政治人物體察民間疾苦、安撫民心、理順民情的政治智慧。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金融海嘯發生不久就宣布,自己與各部長自今年起減薪百分之十一至十九。按曾俊華的邏輯,這也應屬「幫助唔大」之舉,但受到新加坡民眾的肯定,與港府高官「拔一毛利天下亦不為」相比,簡直有雲泥之別。

不錯,減薪確是痛苦的選擇,十六萬公務員的士氣也應該得到維護。在過去幾年經濟旺盛年頭中,本港公務員已經多次加薪,而且幅度頗為可觀。另外,港府高官在任時享受高薪厚祿,退休時既可一次過領取巨額退休金,每月還可領取豐厚的長俸。時至今日,經濟逆境深不見底,本港打工仔保住飯碗已屬奢侈,數十萬個貧困家庭飽受裁員減薪蹂躪,生計陷於困境。公務員尤其是港府高官,理應體察、同情草根階層的艱辛,主動減薪,無理由主人衣食難保,僕人飽食「魚翅」。

古人云:「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本港公務員每年薪酬調整民意反應都會異常激烈,這也並非正常的社會現象,箇中原因,一是公務員薪酬加減之間,雖然上落不過幾個百分點,但對勞工階層利益有相當大影響;二是港府機構臃腫,架屋疊床,公務員隊伍龐大,效率低下,與民爭利,廣遭詬病。

近年港府問責制淪為「卸責制」,當局反而高薪增聘十多名副局長及政治助理,這些政治新貴未見政績,反而添煩添亂,浪費公帑。目前,公務員及公營機構的薪酬支出已佔到本港公共開支約七成,其中公務員每年薪酬開支七百億元。庸官冗員食盡納稅人的錢,市民怎能不苦。

宋人范仲淹說過,無論是居高廟之堂,還是處江湖之遠,作為士人都應心繫天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港府高官言必稱與市民「同坐一條船」,如今寒冬降臨,高官除了減薪,難道還有第二個選擇以示市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