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開封的節慶風俗,在昨天提到的地方誌中,就能體會到大致上跟中國其他地方也差不多,例如年三十晚貼揮春,除夕放鞭炮、吃水餃等等;不過有些風俗,看來早已失傳了。我所講的「早已」,是指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事關該地方誌提到一些風俗在民國時期還有,之後便消失了;消失的原因也不難想像!

好像農曆二月初二,被稱為「二月二龍抬頭」,指的是氣溫由寒漸暖,像大龍起床了。民眾會在太陽升起之前,把一些草木燒成灰,在院子裏內內外外撒成幾個大圈,大圈內再套小圈,再在小圈內放些雜糧,這行為被稱作「打囤」,寓意五穀豐收。而這種所謂的「打囤」,看來不單只在開封消失,好像全中國也沒有這種儀式了!清明節,當地人會在家門旁插柳枝,中國依然有些地方這樣做,不過當地一句俗語卻未聽過:「清明不戴柳,死了變成狗!」做乜啫!無端端咒人死後變狗,怪不得沒有人再講這句話。而在端午節,當地人以前會在門楣插上「艾枝」,並在臥室床頭掛香囊,此風俗早已不存在;甚至到底甚麼是「艾枝」,真的不知道。當中有一個節日,我覺得非常奇怪的,叫「十月一」,十˙一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嗎?但這裏所指的「十月一」,竟然被稱為「鬼節」,習俗是這樣的:民眾會在當日或前一天,走到先人的墓地燒紙,這稱作「放鬼」,代表田間秋收事情已經做完,農民將「鬼」從墓裏放出來,免害民眾。這裏無解釋到為何放鬼出來反而害不了民眾,是不是平日耕種時,鬼就留在墓內不要騷擾,待收割了,鬼就自由激蕩呢?不過新中國成立後,人家慶祝國慶,你卻走去放鬼?風俗不被消滅才怪!但想深一層,今時今日的十˙一,也是放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