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傳媒習慣報道公開考試成績最好的學生,稱他們為狀元,不少狀元讀醫,有一個已經行醫,依然喜歡提及「當年勇」,四出跟人說自己是狀元。稱他為冷血狀元好了,冷血兩字是我的看法,大家看完以下個案,才判斷這兩字是否用得準確好了。

冷血狀元在上司和導師跟前,就是上進謙恭的大好青年。同一個人,在護士和病人面前,就當自己是高高在上的主宰。

有個血癌病人經常進出醫院,跟部分醫生和護士熟稔,間中閒聊,有笑有說,不少護士都喜歡她。

病人有天要到醫院檢驗,由於抽血太多,難以找到血管抽血,當值的冷血狀元要護士在她的大腿動脈血管抽血。

護士反對,因為病人的血小板太少,難以凝血,在大腿抽血的話,病人可能會流血不止。

冷血狀元叫護士照他吩咐去做,護士不肯,由另一個護士接手,病人流血不止。護士致電冷血狀元要他趕回去,他叫護士盡力止血,沒有理會。掛線後,護士發現病人面色變灰,病床和地上都是血,已經死去。再次致電冷血狀元,他以不耐煩的語氣回應,護士說:「病人死了。」

「咁又點?」冷血狀元反問。

寫過許多遍,醫學院要重視教導學生醫德,因為醫生要掩飾過錯實在太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