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身水身汗之餘還要被皮膚敏感侵襲,感覺就像身體發生世紀災難—不但痕癢難當,而且往往影響儀容、工作及社交。有不少人以為避開常見致敏原如海鮮、花生等,再吃點成藥,便一了百了,但其實日常生活中經常進食的物質,如蛋白質,原來是引起嚴重敏感的元兇。究竟甚麼是蛋白質致敏?如要戒口,有哪些食物需避免?

大部分引起皮膚敏感的疑兇都是與高蛋白質類食物有關。

普遍食物常見

皮膚敏感的原因甚多,據醫學研究指出,當中包括轉季、壓力大、生理變化、誤用護膚品、免疫系統改變等等,均會讓皮膚狀態突然轉差,出現不穩定的敏感現象。據西醫楊宗謙指出︰「皮膚敏感的成因至今仍不明確,不過,很多時候跟飲食、個人免疫系統狀態及遺傳等有關。而當中飲食尤其有影響。」所謂「禍從口入」,如不少人在吃海產類食物時會有敏感情況,例如蟹、蝦、蠔、帶子和蜆等等,當中的致敏元兇,原來是蛋白質。「這些都是高蛋白質食物,特別是蟹蝦,含量極高, 而常聽到的花生致敏,也是因進食後,腸胃吸收蛋白質,刺激了身體的免疫系統,令人體產生過多免疫球蛋白抗體,導致釋放出一些敏感訊號物質。」楊醫生詳細解釋。

那麼,究竟有哪些食物屬高蛋白質,而我們又較不留意呢?楊醫生指出︰「日常生活中常進食的肉類、海鮮、奶類、豆類及果仁類,均有不同程度的蛋白質,好像火雞肉便有較高含量,較少人為意的,是香港人愛吃的三文魚,也有較高含量。此外家常小菜或港人常用作做菜的黃豆、軟豆腐等,也有少量蛋白質。」

 

導致皮膚不適

如對蛋白質敏感,進食後身體會覺得不適,當中以皮膚的徵狀為主,包括痕癢、腫脹、皮膚粗糙、刺痛、出紅疹等等,而對身體其他部分,如消化系統、 關節等也有影響,甚至有人有頭暈等徵狀。楊醫生指︰「嚴重者,會在身體不同地方的皮膚出紅疹,又痕又痛,而且難以止息,非常影響工作、社交及儀容。」要治療敏感,最好的做法是了解其致敏原,現時有不少醫務所或醫院均提供敏感測試系統,包括常用的由血液測試出生活中物質對身體影響。例如針對食物敏感,最常用的是一套名為ELISA的測試系統—只需取手指頭一滴血,便能送往專家分析,了解自己身體對蛋白質及其他食物元素是否過敏。

在治療蛋白質過敏的情況上,楊醫生認為最徹底的方式是戒口,在選購食物時留意其食物標籤的成分標明,特別是出街食飯時有機會吃到額外的調味料,如用大豆製的醬油,都有蛋白質成分。」部分醫生會處方藥物來制止敏感情況。在戒口之餘,也需留意補充身體所需營養,部分人需食用補充劑來達致身體吸收營養。

鳴謝:西醫楊宗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