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身到京城一家包子舖排隊買包子,引起各界強烈關注!當日中午十二時多,習近平和隨行人員乘麵包車抵達位於月壇北街的慶豐包子舖,習近平和普通民眾一樣,自己排隊且自己埋單取包子。他點了六個豬肉大葱餡的包子,一碗炒肝,一份芥菜,一共花了二十一元人仔。這件事令人想到,「包」這東西真是中國人的情意結,而且好像是華人獨有之食物形態;外國人有包子嗎?好像沒有!

想着想着,又令我想起當年去旅行食包的事情。話說約十歲時,跟外婆、母親、二哥往大陸旅遊,其中不少行程是坐長途火車,但已記不起是上海到大同,還是北京到張家口那段火車,其中到某一個站,停十多二十分鐘,月台上有檔攤賣熱辣辣包子,我和二哥就衝去買。

為了在人群中能快些買到,一手伸出華僑用的外匯券,因為匯價高,小販果然先做我們的生意。取回一袋包子上火車,當大家高興地吃着新鮮出籠的包包之際,二哥一個不小心,把手上的包掉在剛脫了鞋的腳上,笑得我停不了,他還是要食呀!

又有一次是1987年的事,夏天在湖南省的王村,我和朋友遊玩過後,打算坐火車離開,但王村無火車,於是僱了一小艇,船家沿河慢慢划,找火車站,終於找到了,細到只是一間小屋,甚麼也沒有,前面亦有一檔賣包的,可能太肚餓,當時感到好好味!而一生也無法再食同一包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