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聽到愛滋病便怕怕,甚至對感染者敬而遠之。事實上,大部分人對這種被稱為「世紀絕症」一知半解,感染了病毒並沒想像中可怕,只要及早發現,接受藥物治療,就能大大減低發病機會,維持正常的壽命;而日常生活的接觸,甚至接吻、擁抱亦不會傳播病毒。最重要的是了解病毒傳播途徑,做足「安全措施」,愛滋病病毒自然跟你絕緣。

感染後或不發病

自1984年以來,本地愛滋病病毒感染的累積人數為6,045人,聽起上來不算驚人,然而相信有不少感染者拒絕求醫,又或不知道自己已染上病毒。值得一提的是,感染愛滋病病毒未必會引發愛滋病,就衞生署紅絲帶中心上季的數字而言,感染愛滋病病毒的個案共123宗,而病發個案只有22宗。關懷愛滋推廣及傳訊總監林智聰解釋:「HIV病毒是透過已受感染者的血液、精液及陰道分泌物傳播。病毒會慢慢攻擊免疫系統而引致病發,如果沒有接受治療,約一半感染者會在10年內發病。事實上,感染了HIV病毒是沒有獨特而明顯的病徵,只有透過血液測試才能確診。而只要及早發現,接受藥物治療和密切監控,就能大大減低發病機會,病毒可終身留在體內而不病發。」

擁抱接吻不會傳播

事實上,不少人對愛滋病認識不多,更有不少迷思,如認為同性戀人士會有更高機會感染病毒,或與感染者一起生活、共享食物會受傳染,林智聰指出:「事實上,以性取向、年紀、性別判斷感染的機會並不準確,我們針對的是有否進行安全性行為,無論甚麼情況下,只要沒有做足安全措施,受感染的機會一樣高,而沒有使用安全套的陰道交及肛交是最常見的傳播途徑,口交的風險則較低。咳嗽、共用飲料、共用泳池等甚至接吻、擁抱亦不會感染病毒,因此與感染者一起生活絕對沒有問題,他們可有正常生活和社交。」

另外,與別人共用針筒,愛滋病病毒能直接經血液進入體內;而母嬰傳播亦是另一途徑,受感染的母親有機會於懷孕、生產或餵哺母乳期間將病毒傳給嬰兒,但如能在過程中確保母嬰的血液沒直接接觸,嬰兒就能幸免,現時醫療上已有方法大大減低母嬰感染的風險。

進行安全性行為

要預防愛滋病,最重要是進行安全性行為,即過程中沒有血液、前列腺分泌物、精液或陰道分泌的交換,因此陰道交及肛交時使用安全套,並明白正確的使用方法,是預防病毒的一大要點。林智聰指出:「首先要檢查安全套的有效日期,避免將安全套儲存於高溫的環境下,使用者應選擇合適尺碼。應在性行為中戴上安全套, 使用時小心打開安全套包裝,避免與尖銳的指甲及首飾接觸;事後亦需小心為安全套打上結或包實,以防止洩漏,再用紙巾包裝,放入垃圾桶。」 另外,不共用針筒、不在有風險的國家接受輸血,亦能減低感染的機會。

不會傳播愛滋的行為

接吻、蚊叮、握手、擁抱、咳嗽、噴嚏、口水、共用飲料、共用泳池。

傳播愛滋的行為

不安全性行為、共用針筒、母嬰傳播、輸血。

鳴謝:關懷愛滋推廣及傳訊總監林智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