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熱天時暑氣上升,記緊保持通風,否則中暑都有份。

香港的夏天又熱又潮濕,令人感覺侷促,此時亦最容易中暑。中暑除會令人感到不適,嚴重時更足以致命,所以應該要學懂預防中暑的方法,以免在戶外活動時,被猛烈的陽光攻擊而令體溫不斷上升,使自己「熱力爆發」。想預防中暑,西醫中醫各有方法,中暑後也有即時處理及護理之法,明白要訣後,便可安然過夏日。

大熱天時暑氣上升,記緊保持通風,否則中暑都有份。

冬瓜薏米湯

藿香正氣湯

清暑益氣湯

提神解暑湯

西醫:戶外活動要小心

中暑其實是身體長時間受熱下發出的一個警號,家庭醫生方玉輝說:「置身酷熱的環境之下一段時間,體溫會不斷上升,便會自然作出一些調節來降低體溫,例如增加排汗和呼吸次數。但當體溫一直上升,排汗持續增加時,如果沒有作出適當的補水,不能有效地控制體溫時,便會出現熱衰竭,或是中暑的現象。」

一般來說,在室內會較少發生中暑的情況,因為室內會有冷氣或風扇幫助人體降溫,但戶外活動或工作時,往往會因為沒有即時調節體溫,引致出現熱衰竭。方醫生表示,當人出現熱衰竭時,便會出現脈搏加速、呼吸急促、抽筋、頭痛等情況,假如體溫再繼續上升,便會有中暑的情況,如果體溫達致40℃以上,更會有頭暈、神志不清、不省人事等徵狀,嚴重者更會有生命危險。

遇徵狀不要硬撐

事實上,中暑雖然是突發性出現的症狀,但方醫生卻認為可以將嚴重的情況減少,他說:「中暑其實會在特定的環境,例如炎熱的天氣、猛烈的太陽等情況下發生,假如長時間在戶外活動時,出現有輕微中暑徵狀,便應該立即停下來,為身體降溫,補充適當水分,以及到陰涼的地方作休息,切勿繼續進行戶外活動,要知道在環境惡劣的情況下,不可胡亂硬撐。」若然真的因為中暑而暈倒,便要先以急救方法施救,幸運的會在補充水分及降溫後便甦醒過來,否則便要立即送往醫院處理,以防止再進一步的受傷。

防曬及補水是最重要的預防法則,方醫生建議補充水分的最佳方法,是飲用電解質飲料,他解釋:「有沒有發覺汗是鹹的?因為身體在流汗的同時,電解質也會一同流失,故此,補充身體水分,最好飲用電解質飲品。」

肥人不一定易中暑

甚麼人會最容易出現中暑?方醫生指長者、小朋友及身體有毛病的人是高危一族,反而肥胖人士卻不一定易中暑,因為長者的身體較弱,而小朋友出現身體變化也不懂得說出來,故這兩個界別的人,會較易有中暑的情況。至於肥胖人士,方醫生則認為與中暑沒有直接關係,只是一般人認為肥胖者流汗特別多,所以被認定是易中暑的一群。

中醫:暑熱加氣虛而致

在中醫角度來說,中暑指在炎夏季節感受暑熱之邪,而驟然發生的一種急性熱病。病前患者通常在高溫環境中工作,或炎炎烈日下長途行走,這些都是中暑的誘因。註冊中醫師胡安娜指,中暑的主因是感受暑熱之邪,加上正氣虛弱,兩虛相得而成。胡醫師說:「患者通常會突然發病,輕微徵狀包括出汗、乏力、口渴、惡心、嘔吐、胸悶、心悸;重則會出現高熱、乏力甚或頭昏、抽搐等。」

胡醫師表示,煲用合適的湯水,可以作預防中暑之用,而中暑後則可飲用解暑湯水,至於日常方面,應避免長時間在烈日下長途行走或高溫下長時間工作;適量攝取水分和鹽,以吸收足夠的營養;最後也應少吃煎炸辛辣之食品。胡醫師特別教大家一個方法,以防止中暑,又或是中暑後減輕頭痛,她說:「可用淡鹽水泡浸西瓜,約半小時後食用,便可防止中暑或治療輕微中暑所出現的頭痛。」

預防中暑小貼士

夏天進行戶外活動,方醫生教大家幾個預防中暑的小貼士:

‧穿長袖衫以防曬。

‧帶備帽及雨傘。

‧帶足夠的水、糖及餅乾。

預防中暑湯水:冬瓜薏米湯

材料:新鮮冬瓜半斤至1斤、薏米1両、赤小豆1両、瘦肉半斤、蜜棗3粒、白扁豆1両

方法:所有材料放進煲中,加水10至15碗,煲1至1.5小時即可飲用。

功效:清熱祛濕、利水消腫。

藿香正氣湯

材料:藿香4錢、佩蘭5錢、蜜棗3粒、花旗參8錢、石斛4錢、瘦肉半斤

方法:所有材料放進煲中,加入10至15碗水,煲1至1.5小時即可飲用。

功效:祛濕健脾、補氣生津。

小貼士:用水鴨代替瘦肉,以加強生津功效。

中暑後飲用的解暑湯水:清暑益氣湯

材料:荷葉2塊、麥冬4錢、知母4錢、西瓜皮2両、蜜棗3粒、陳皮1塊、瘦肉半斤

方法:將材料放入煲內,加入15至20碗水,煲1至1.5小時即可飲用。

功效:清暑補氣、生津解熱。

提神解暑湯

材料:生地3両、玄參5錢、花旗參1両、冬瓜皮3両、菊花5錢、蜜棗3粒、瘦肉半斤

方法:所有材料放入煲中,加入10至15碗水,煲1至1.5小時即可飲用。

功效:解暑清熱、醒腦開竅。

鳴謝:家庭醫生方玉輝、註冊中醫師胡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