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探秘 宜與忌

西藏、雲南、尼泊爾甚至秘魯等高海拔地區,是令人嚮往的神秘又美麗旅遊地,前往這些地區旅遊,最要注意的是高原反應,若閣下也打算前往這些地方探秘,出發前不妨先聽聽身為醫生兼登山愛好者—龍汝添的意見。

有用藥物

龍醫生稱,由零海拔的地方去到海拔約3,300米的地方,空氣中含氧量下降百分之30,若置身海拔5,000米,空氣含氧量更只有百分之50,身體總要一段適應期。一般而言,身體適應過後,高原反應會漸漸改善,又或只有頭痛,但若身體剛開始調節及適應的時候便吸氧,反而會有不良影響,有機會令吸氧變成依賴性,龍醫生認為若非必需,最好不要出動吸氧這一招。

至於著名藏藥紅景天,據說有預防高原反應的作用,但服食後能否起到效用,視乎個人體質而定。此外,不少人前往高海拔地區,也會隨身帶備由家庭醫生處方的藥物,一般有利尿排鹼作用,讓體內的酸鹼值得以平衡。

心理及生理

對於長期生活於零海拔地區的人來說,第一次到高海拔地方沒有出現高原反應,並不代表第二、第三或是第十次去也不會有事,皆因每個人在不同時期的體質、適應力都有不同,而且個人心態和想法亦會構成影響,通常自以為不會有事,太過逞強反而最易中招。一般人誤以為作息正常、不煙不酒,兼經常做運動便不易出現高原反應,其實這視乎做甚麼運動,多做帶氧運動的人會比擁有一身肌肉的人着數,事關肌肉愈多,身體對氧氣的需求相對大,亦較易出現高原反應。 

個人護理

高海拔地區的日熱溫差大,而且上一秒和下一秒的天氣變化可以差天共地,在身體未適應高原低氧、天氣易變時(一般在頭幾日),建議不要沖涼和洗頭,以免着涼招致感冒和引發高原反應。龍醫生稱,曾有位朋友隨攀山隊攀登8,000米高峰,在抵埗山區的第一天沒有理會領隊的忠告,涼照沖,頭照洗,洗頭後更沒有用風筒把頭髮吹乾,結果半夜頭部發紫,即時要送落山。龍醫生又提醒,即使不在山區,在有熱水供應的酒店內,用過熱的熱水洗澡也會令身體毛孔及皮下血管擴張,加速血液運行導致缺氧。

龍汝添Profile

內外全科醫生兼登峰愛好者,曾挑戰歐亞多座高峰,包括蘇聯艾爾布魯斯峰(Mt.Elbrus)、法國白朗峰(Mont Blanc)、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馬扎羅山(Kilimanjaro)、尼泊爾額菲爾士峰(Mount Everest)等,常以高海拔的山區為第二個家,有豐富的高海拔常識和高原反應處理經驗。

Konnie

前往高海拔地區旅遊,身體要有一段適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