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態上癮

隨着社會經濟發展迅速,各類成癮行為如賭博、購物、咖啡因等發生率逐年上升,不僅會危害個人身心健康,更會影響社交生活、工作效率,還有種種隨之衍生的問題。想知道你和身邊的人,是否出現上癮行為?不如先玩玩「上癮測試」!

上癮測試

請根據個人經驗回答下列問題:

1.我進行某種行為的時間太長或次數太多。

2.我常不由自主地想起或夢見某種行為的內容。

3.我曾試過少花點時間進行某種行為卻做不到。

4.我比以前要增加進行某種行為時間才能得到滿足。

5.我減少進行某種行為就心煩意亂。

6.我控制不住進行某種行為的衝動。

7.我進行某種行為,經常忘了時間過了多久。

8.我常對別人隱瞞自己進行某種活動的時間太長,或食用某種物質太多。

9.我常常因進行某種活動時間太長,或食用某種物質太多和家人發生摩擦。

結論:根據以上綜合的診斷,如果有一半或以上選答「是」,那麼,你可能已經上癮,建議你盡快向專業人士尋求評估。

醫生:及早戒除癮頭

人的一生會有各種各樣的嗜好,也完全可以對形形色色的事情着迷,有時對某些事情上癮,如一些球迷、戲迷對看球、看戲有着特殊的偏好,另一些人可能愛好集郵或其他收藏等。但只要是利大於弊,就屬於正常的行為或正常的上癮,而如果對某種行為或物質的欲望達到了渴求的程度,其行為影響到正常的心理、生理或工作社交能力,給個人帶來痛苦,造成不良的後果,如賭博、酗酒等就屬於病態的上癮,應及早求醫藉以戒除。

所謂上癮,是指個人不可自制地反覆渴求從事某種活動(如賭博、購物、上網、玩電子遊戲等)或濫用某種物質(如咖啡因、酒精等)。而個人形成的這種上癮活動,謂之上癮行為,是-種習慣,猶如其他習慣一樣,由後天而成,這種習慣是通過刺激中樞神經而出現興奮、愉快感,換言之,無論哪種上癮行為,其共通點都是為了獲得即時的快樂。

付代價換取快樂

不過,要獲得這種即時快樂,往往是要付出沉重代價,因上癮者從某種活動或物質中取得快樂後,便很自然會沉迷下去,愈做愈多,不再有時間想其他事情,從而忽略家人、朋友、工作等。精神科專科醫生陳國棟稱:「上癮有四個必然現象,包括重複性、失控性、吊癮性及單一性。當中的失控性會令上癮者自知這樣做會帶來各種不良後果,但仍無法自我控制,強烈尋覓依賴的物質或進行所嗜好的活動,甚至為此不惜犧牲自己的工作、放棄自己的家庭責任,嚴重者由此走向違法犯罪,以達到快樂,而且樂此不疲。」

心思思難戒掉

何以上癮後難以戒掉,陳醫生直言全因上癮行為產生後,會出現身癮和心癮。身癮是與物質有關,因身體已對這種外來物質出現習慣性、依賴性,以致難以擺脫。至於心癮則分為渴求性和逃避性,渴求性猶如初戀般,上癮者會時刻心思思,經常掛念某種活動或某種物質;逃避性是透過某種活動或某種物質來拖延時間,逃避了應負的責任,從而沉醉於這短暫的快樂,難以自拔。

缺乏耐性者較高危

上癮看似防不勝防,然而上癮者分為必然性及偶然性,大家可因此而作出警惕。陳醫生謂:「必然性的上癮者,是指先天的性格欠缺耐性,如小孩沒有耐性等待老師分發糖果,已急不及待搶身邊同學的糖果,因為個性比較衝動,許多時都不能忍受長時間而得來的快樂,反之沉溺於快樂的捷徑。至於偶然性上癮者,是在偶然機會下接觸到的,如遇到挫折,身邊朋友引誘他可透過賭博取得刺激感,當他從中取得開心後,下次再遇到挫折時,便會以賭博來紓解不快。」

發展多方面興趣

除此之外,導致上癮行為出現的原因往往是來自焦慮不安等負面情緒和生活壓力所引發,許多時人們壓抑、不理會那些情緒,會愈來愈坐立不安,當那些不安的感覺積累到某一個爆發點的時候,便會忍不住作出上癮行為來轉移自己的不安情緒。若置之不理,逃避面對,或企圖用自己的主觀願望控制自己不再重犯,不單徒勞無功,更會使問題更形惡化。

因此,陳醫生認為要有效預防上癮,要避免只沉醉於單一興趣,反而應進行多樣化的生活模式,如增加多元化有益身心的興趣,慢慢地藉着不同興趣去紓緩那些負面的情緒。其次要學習培養成熟個性,明白「短暫快樂是假象,辛苦過後所得的才是真正快樂」的道理。

戒癮三不政策

1.不否認問題

許多上癮者都自以為可以控制某種活動或某種物質,會懂得適可而止,不承認自己已被它們控制,更不願正視問題。

2.不拖延求助

若發現自己上癮,應及早求醫,然而許多患者會說:「玩/食埋今次先睇醫生。」其實這種拖延是不願面對現實,對病情沒有幫助。

3.不半途而廢

戒癮不是一件易事,需要長時間的忍耐,許多時求助者會因承受不住吊癮所帶來的痛苦而半途而廢,故若要戒癮成功,便要堅持到底。

營養師:飲食上癮壞處多

除了毒癮、賭癮、購物癮外,不少打工一族還會對飲食成癮,最常見是視咖啡為必需品,每日如不飲杯咖啡,整天便會心癢癢,沒精打彩。據註冊營養師尹耀林指出,這其實已屬患上咖啡因癮,他說:「除了咖啡外,茶、可樂、朱古力亦含有咖啡因,經常飲用含咖啡因成分的產品容易令人上癮。由於咖啡因會刺激中樞神經,從而產生較多的腎上腺素,所以可使人提高警覺性,有提神作用,輕量攝取後會出現疲累、精神不集中的情況,若過量攝取,則會出現頭痛、暈眩、嘔吐、情緒不穩等反效果,而且咖啡因具利尿作用,容易令水分流失。不想患上咖啡因癮,建議每日不攝取多於300至400毫克的咖啡因,換算平時飲用一杯250毫升的即溶或蒸餾咖啡,每杯約含104至184毫克咖啡因,亦即每日只宜飲用兩杯多。若過於此分量者,應減量攝取,然而過程應該要循序漸進,例如以減少10至20%的分量逐步減量,好等身體容易習慣。否則,如本來慣性攝取大量咖啡因者,突然大幅減少飲咖啡,反有可能引發頭痛、疲倦、煩躁和專注力不足等不適。」

L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