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涌古村登極罕更樓

香港這片石屎森林,由港九一直發展到新界,甚至攻入一些古老村落,戰後的傳統村屋、祠堂早已買少見少。走入東涌,幸好還留下不少有歷史價值的文化古蹟,其中白芒村更找到達70多年歷史的「更樓」,而在市中心則有清朝時代遺留下來的東涌炮台,能夠在高樓大廈中,仍找到一些文化傳統的痕迹,值得我們好好愛護及珍惜。

在大嶼山的東涌,擁有自然美景,還有歷史悠久的村莊及炮台遺迹,當中由東涌出發至梅窩的離島自然歷史徑─梅窩段,是三鄉的所在地,所謂「三鄉」,是指在梅窩的大蠔、白芒及牛牯塱三條古老村落,在白芒村更可找到幾近絕迹的更樓,是假日考古保育遊的好地點。

白芒村 上更樓

沿路走入白芒村,旁邊的田地還見到村民種植的菠蘿,以及當年用來清理全村垃圾的紅磚焚化爐,不過現在已經荒廢了。終於來到村口,看到樓高兩層、高約7米的「更樓」駐守門口。更樓建於1939年,至今已有70多年歷史,正門朝南向海,牆身由花崗岩砌成,是目前保留得較完整的建築。更樓在戰後曾被改為村校,門匾隱約看到「白望鄉學校」,當年村內不少小朋友都曾在這裏做過莘莘學子呢!今次有幸得到村長的特別批准,才可以入更樓內參觀,內部面積不大,剝落的磚牆上有古式通花鐵窗,而木板製的天花掛上了舊式風扇,至今仍可運作呢!爬上兩層樓梯到達天台,可以俯瞰全村景色,此時才發現牆上設有小窗,原來是當年用作對抗土匪和海盜的射擊孔,在二戰時期更用作抵禦日軍的入侵,可以想像當年子彈橫飛的場面是多麼激烈。村內的土地神社旁還有2米高的「試劍石」,全因石頭貌似被刀劍分割為二,因而得名,與更樓同在1999年被定為法定古蹟。

白芒村

地址:大嶼山白芒村

交通:由東涌市中心乘的士前往約10分鐘,可乘新大嶼山巴士36號(每日只有3班),於白芒村站下車。

東涌炮台 行小長城

回到東涌市內,在新式的高樓大廈附近,原來亦有一座清朝遺留下來的炮台,還保存得很完整。炮台建於清道光12年(即1832年),原屬大鵬灣右營的海軍總部,這裏位於大嶼山北岸,控制着大嶼山跟大陸之間的海域,為海軍軍事重地之一。城牆以花崗石砌成,分別有三道拱形城門,包括北面正門的「拱辰門」、東面的「接秀門」及西面的「聯庚門」。炮台北牆上有六尊大炮,是如假包換的真大炮,鑄造於1805年至1843年間,炮身更刻有一些字樣,但已經變得模糊,難以辨認。沿炮台旁的小路拾級而上,走到山上的城牆,遠看有點像小長城,看似簡單的樓梯,親身上到來才知道原來級級都有一呎高,凹凸不平又難走,設計成易守難攻,果然醒目。終於行到上頂,回首俯瞰炮台全景,在古色古香的炮台、更樓背後,是一座座現代樓宇,景色新舊交融,別有一番風味。炮台荒廢後,曾先後用作警署、華英中學校舍、東涌鄉事委員會及東涌公立學校等,現在還剩下一個小型的展覽中心,放置了耕種用的工具,讓大家進一步了解以前農民的生活點滴。

大嶼山東涌炮台

地      址:大嶼山東涌下嶺皮村

展覽中心開放時間:10:00am-5:00pm(逢星期二、聖誕日、聖誕翌日、元旦日及農曆年初一至初三休息)

交      通:東涌市中心巴士站,乘新大嶼山巴士3M、11、23、34至東涌炮台站下車。

東梅古道行

日  期:4月23日(星期六)

內  容:由專業生態導賞員帶領,從東涌前往梅窩,午膳自備,終點為梅窩碼頭。

集合地點:東涌港鐵噴水池位置

收  費:$60/位(包導賞員、保險)

查  詢:3542 5231

網  址:www.green-walker.com

Kay

更樓約有7米高,當年是村落用作監察外圍,以及保衞家園的重要建築。

更樓內有石磚牆、木樓梯,以及天花上的舊式風扇,充滿懷舊味道。

這個小窗口,其實是當年對付外敵的射擊孔。

村口有個小小的焚化爐,當年用以燒掉全村的垃圾。

從村口走一段小路,便看見以前的校舍,原來相當具規模。

這塊「試劍石」,真的好像被刀切開一樣。

要前往東涌炮台,只要見到村口這漂亮的石碑向前直行,即可找到。

大炮有幾巨型?兩個人都攬唔晒。

大炮上有些字樣,但已模糊不清,難以肯定其鑄造年份。

這尊大炮凹凹凸凸的花紋很特別,但來歷就無從稽考了。

城牆雖然只有幾層樓高,驟眼看是不是有點像小長城?

在城牆上回望,可俯瞰廣場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