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5/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路中拾遺:喜劇收尾

讀《利瑪竇行旅中國記》,才知道原來他由最初在澳門不得其門而入,到後來在廣州逗留,努力打通上京之路,在他能成功跟萬曆皇帝見面前,原來,當中竟然差不多20個年頭。

話說萬曆廿七年利瑪竇好不容易得到一個上京的機會,便帶同所有西洋珍寶上路,豈料卻在山東給稅監馬堂攔截下來,巧立罪名,把眾人收監,意圖充公他們的西洋奇珍,好填補當時山東變民動亂中的損失。好不容易等到一個最接近成功機會的利瑪竇就這樣被無辜押入監牢。可世事有時候就是這麼玄妙,就在馬堂差不多擬好處斬他們的堂皇藉口的同時,遠在深宮內的皇帝忽然想起半年前好像有個洋人說有西洋新奇玩意給他賞玩,就跟臣下要來玩。這一問可不得了,馬堂立即手腳慌亂,趕緊物歸原主,把利瑪竇一行人送到北京去。

幾乎是殉教的悲劇,最後竟然如此戲劇性地喜劇收尾。我們現代人似乎欠缺了舊時人物那種信念與耐性,如果無法入京傳教,可能三兩年便決定回鄉了,誰還願意在境內每天努力疏通鄉紳,跟士大夫周旋,被人白眼歧視?一旦被人抓進牢裏,可能很快便崩潰輕生了,多少人可以信念堅定地在牢獄裏毫無希望地待上半年?

先悲後喜或者先喜後悲,如果只能二選一,你會如何抉擇?假使你有大目標、大理想,人生似乎是結尾比較緊要。然而不是有人說過人生是過程比較重要嗎?那麼漫長的過程是喜劇,不是比只在最後一刻逆轉的漫長悲劇更容易熬嗎?

王貽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