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低碳飲食健康又環保

為對抗全球溫室效應,各國都商討對策,以減低全球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量。除了從政策上減排外,其實大眾亦可從日常飲食中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最佳辦法就是進行低碳飲食,以多菜少肉、不時不食為原則,無論對健康與環保都有裨益。

近年環保團體提倡的低碳飲食主要有四大原則,包括多菜少肉、不時不吃、餐不過量及就地取材。

少肉多菜為原則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資料顯示,每年畜牧業排放的溫室氣體佔總排放量的18%,較全球交通工具的總排量13.5%還要多,因此,少吃肉其實也在為環保出一分力;而從健康角度而言,多菜少肉也有助減少脂肪攝取。

註冊營養師李偉萍表示,飲食金字塔由最底層往上數,是五穀類、蔬果,之後才到肉類,故本身人體吸收的營養比例亦應是菜比肉多。基本上,成年人每天吸收1至2份蔬果(約半碗至1碗),而且肉類含較多飽和脂肪,少吃肉能減少脂肪攝取,吃得太多反會增加心血管健康的風險。

慢慢進食免過量

實行低碳飲食,還要謹記「餐不過量」。首先,進食不過量自然減少食物浪費,亦避免增加堆填區的負荷,從健康而言,飲食過量對身體亦有壞影響。李偉萍表示,每餐最多吃七至八成飽,吃得太飽反而會令身體吸取過多熱量,形成脂肪,導致肥胖,體重上升之餘,連帶高血壓、糖尿病及心臟病問題亦會出現。

「想避免進食過量,可以減慢進食速度,增加咀嚼時間,因為吃得太快,會不自覺吃多了,建議進食時間由5分鐘增加到20至30分鐘,因為身體會在進食後約20分鐘才開始感受到飽的訊息。」

本地時菜營養高

「就地取材」及「不時不食」也是低碳飲食的原則。食物能夠就地取材,從本地或最鄰近地方取得,自然可減低因為交通運輸而產生的溫室氣體,而進食新鮮運到的食物,營養價值亦愈高,相反,如果經長途運輸,食物營養的流失亦快,因此,就地取材可謂更有益健康。

同時,食物亦應不時不食,因為當造的食物營養價值較高,「舉例說,夏天的氣候適合瓜果生長,以農業角度來看,因為氣候條件適合,故不用使用大量農藥催谷生長,因此,瓜果的農藥含量亦會減低,而且因為當造,故成熟程度剛剛好,營養價值亦較高,自然吃得健康。」李偉萍道。

Rach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