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及早確診有助自閉兒童康復

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小孩子都有無盡的潛能,有時卻因某些緣故令才華未被發現,自閉症是其中一個原因。患者由於有社交障礙、言語遲緩和固執行為等特徵,窒礙他們的學習和心理成長。有專家表示,若能及早確診,可大大提高小朋友的康復機會。

自閉症患者一般在3歲前已出現相關徵狀,主要分為三種︰固執行為、言語障礙及社交障礙,這些徵狀大多數會同時出現。

教育心理學家彭智華(彭Sir)表示︰「患者的徵狀會從生活、飲食和玩樂習慣中出現,例如他們一定要做某些習慣性動作,或遇上喜歡的事物,可以一望就是幾個小時,這些就是固執行為;他們又會很少說話、詞不達意,或者重複說話;跟人相處時他們不會有眼神接觸、不願意打招呼,又因為不明白別人的感受而不懂與人相處。」

辨別三大徵狀

當自閉症兒童日漸長大,踏入校門後,上述三方面的徵狀導致他們於家庭、學校及社交等方面的問題更見明顯,「由於他們有固執行為,難以適應學校的陌生環境,又因不理解指令難以專注學習,因而影響情緒;他們亦會做出拉扯、搶奪別人物品的行為,不能達致理想的人際關係,凡此種種都直接影響孩子心理發展。」

彭Sir表示,針對患者不同方面的發展障礙,家長需要以「配鎖匙」的原理,針對性提供協助。除了由專家作出輔導外,學校和家長的配合十分重要,「自閉症患者在圖像理解方面較邏輯思考為佳,家長應為孩子選擇合適的學校,例如主張少書本的活動教學方式,不適合患者學習,反而應選擇『填鴨式』教育,即較着重書本和功課,讓他們在有紀律指引的環境下學習。」

「易筋經」教育

彭Sir形容教導患者需要以「易筋經」方式,他解釋說︰「一般兒童學習是『先理解、再運用、後強記』,但自閉症患者卻要『先強記、再運用、後理解』,例如大部分人都是先從學校學習知識,然後在日常生活中應用;但患者卻剛好相反,由家長先行個別教導、強記知識,才能在學校中應用。」

一般孩子能透過模仿而學習的知識或行為,對自閉症患者卻有着一定程度的困難,因此家長需要經常輸入和解釋知識,提升他們的理解能力,以減少固執性習慣,有助適應學校生活。「例如孩子不理解人際關係,我們可教導他們以身體距離去理解關係的親密程度︰伸手觸不及的距離是普通關係、伸手能及的是朋友、不用伸手便能觸碰的距離是好朋友,至於有其他身體接觸就是要好的朋友。」

專家評估測試

由註冊教育心理學家督導,並由心理學或輔導學碩士之專業測試員負責進行的個別評估,可有效地識別兒童能力,評估主要分為發展及行為兩個部分,透過各種測試了解他們在認知、語言表達、身體協調、模仿能力、情感表達、社交互動等各方面的表現。評估兒童的自閉傾向程度後,專家便會按其學習和教育需要設計合適的訓練計劃。

彭Sir指出,有些患者在一至兩年後開始康復,有些則需時三至四年,不過,愈早接受適當的訓練,小朋友康復的機會愈大,「3歲前確診的患者,康復機會超過五成,6歲後發現的患者,康復機會少於五成,12歲後才確診的患者,康復機會便大大減少。」因此他建議及早讓孩子接受評估,能盡早發現問題,作出適當的輔導和培訓,幫助孩子重拾學習的樂趣。

Y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