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路中拾遺:原點

能夠當回一個教寫作班的王貽興,感覺真的很棒。

一直以來我都喜歡鼓動人嘗試接觸文學的美好,分別不過是有一段時期的我,試圖通過螢幕去讓更多人看見,而現在的我回到原點,以最原始的方式,面對面,以生命直接影響生命,通過教學讓年輕的孩子改變對寫作的抗拒和誤解,讓他們重新愛上文學而已。

縱使很多人也認為這世界將會愈來愈少人閱讀和寫作,然而我還是相信,寫作是不會完全消亡的。只要一天還有人存在,就仍有人對自我產生疑問,繼續通過寫作認識自己、尋找自己。

寫作的意義並不是要讓所有人都成為獨當一面的作家,而文學的普及卻能讓所有人都通過閱讀與寫作釐清自己的想法,從而更了解自己,堅定地追求自己的生活方式,甚至,實現自己的夢想。

就拿我們課堂上的小遊戲作例子吧。每堂我都會給學生傳一張白紙,請他們在上面寫上自己今天的Status,沒錯,就像他們熟悉的Facebook那樣,用一句話,來描述自己當下的心情。有人用歌詞,有人用成語,也有人留下一句頗堪嘴嚼的「每個人都有被寵壞的一面」。

我跟學生討論,問他們誰覺得寫下這句話的人是被寵壞的?誰又覺得是不被寵壞的人才會寫出這樣的句子?於是一堂對文字敏感度的分析推理課便這樣形成了,大家也具體地掌握到,如何通過精準的文字,來描寫自己的心情,或者,推敲作者的意圖。

像這樣令人驚訝的句子還有很多,而他們不過是中四的孩子。

王貽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