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2/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避開致敏原 阻截濕疹

嬰幼兒抵抗力較弱,容易受到不同的病症侵襲,濕疹就是其中一種兒童常見的皮膚病症,父母謹記時刻為寶寶的幼嫩肌膚補濕,並避開致敏原,減低濕疹襲擊子女的機會。

濕疹是兒童常見的慢性皮膚病,分先天的異位性濕疹、脂溢性皮炎或俗稱「尿布疹」的刺激性物質接觸皮炎等。另外,部分嬰幼兒體質過敏,每逢天氣或濕度轉變,就有機會引發病症。

或與遺傳有關

兒童異位性皮膚炎大部分在五歲前發病,並與哮喘及鼻敏感等病症有關。皮膚科專科醫生陳厚毅指引發病症的原因之一,可能與遺傳有關:「如果父母本身有類似炎症的話,同樣有可能出現於子女身上,而此病同時受環境因素如氣候、濕度、環境衞生、病人情緒及寵物等影響。」

以初生嬰兒來說,濕疹通常見於面部、胸口及屁股,至於幼兒則主要影響汗水容易積聚的位置,例如手肘、頸、膝後等關節的摺位;患者普遍屬於乾性皮膚,發病時會出現紅疹、腫脹、脫皮等現象,繼而有小水泡或膿泡,更嚴重會有潰爛,受細菌感染而發炎的情況,陳醫生說:「病人發病時會極度痕癢,通常因為抵受不了痕癢而不停搔抓患處,抓損皮膚,傷口容易受到細菌感染而導致發炎。」由於小朋友的自制能力較低,當出現痕癢而受不住抓癢的話,就會令病情惡化,最終造成惡性循環。

食物產生影響

此外,食物因素也是誘發濕疹的原因之一,例如牛奶、蛋白、貝殼類等食物,其中牛奶及蛋白是嬰幼兒的主要食糧,故父母必須加倍留心子女進食上述食品後的反應;至於一些刺激性的因素如使用含化學成分的護膚品,或洗澡次數過於頻密、洗澡水溫過高等,也會導致皮膚油脂過少,誘發皮膚問題。

雖然濕疹看似可怕,但只要盡早認清致敏源頭,避免接觸,復發的機會便大大減少。兒科醫生伍永強表示:「濕疹的治療方法主要是塗搽外用藥物,包括非類固醇和類固醇兩種,若嬰幼兒因經常抓癢而令皮膚受到細菌感染,則有可能要使用抗生素來控制病情。」不少父母認為使用類固醇藥物會對身體產生不良影響,因而拒絕讓孩子使用,不過伍醫生強調:「醫生會因應病人情況而處方,只要遵從醫生處方就毋須擔心。」伍醫生提醒父母,不同部位的濕疹情況會有所不同,同一種藥膏未必適合其他部位,切勿隨便用藥,以免弄巧反拙。

兒童免疫接種

嬰兒出生後,其中一樣與健康息息相關的,當然是注射預防疫苗。香港的母嬰健康院為嬰幼兒提供免疫接種服務,以預防十種小兒傳染病,包括結核病、小兒麻痹症、乙型肝炎、白喉、百日咳、肺炎球菌感染、破傷風、麻痹、流行性腮腺炎及德國麻疹。

注射疫苗時間

年齡 應接種之各種疫苗

初生 卡介苗、乙型肝炎疫苗(第一次)

一個月 乙型肝炎疫苗(第二次)

兩個月 白喉、破傷風、無細胞型百日咳及滅活小兒麻痹混合疫苗(第一次)及肺炎球菌疫苗(第一次)

四個月 白喉、破傷風、無細胞型百日咳及滅活小兒麻痹混合疫苗(第二次)及肺炎球菌疫苗(第二次)

六個月 白喉、破傷風、無細胞型百日咳及滅活小兒麻痹混合疫苗(第三次)、肺炎球菌疫苗(第三次)及乙型肝炎疫苗(第三次)

一歲 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及德國麻疹混合疫苗(第一次)及肺炎球菌疫苗(加強劑)

一歲半 白喉、破傷風、無細胞型百日咳及滅活小兒麻痹混合疫苗(加強劑)

小一 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及德國麻疹混合疫苗(第二次)及白喉、破傷風、無細胞型百日咳及滅活小兒麻痹混合疫苗(加強劑)

小六 白喉、破傷風、無細胞型百日咳(減量)及滅活小兒麻痹混合疫苗(加強劑)

Samm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