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1/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路中拾遺:序與跋

原來真的很多人不知道,甚麼是跋。當我終於把新書寫好,喜孜孜跟她說起我剛剛寫完了跋時,她沒說話,也沒回話。我問她幹嗎沒反應,她說,你剛才不是說But嗎?But之後不是繼續有話要說嗎?我在等你呀!

救命。當我跟另一個稍懂文學的友人說起這個跋字,說一本書我最喜歡就是序與跋時,對方沒頭沒腦回答說,啊!你竟然在讀杜思妥也夫斯基的作品?這麼厚的磚頭書,虧你還能消化,我早已經過了能熬得過的年紀了。

後來,我才搞得懂,我說序與跋,他卻以為我在說《罪與罰》。

跋,就是一本書或者一篇文章寫在正文後的部分,所謂前序後跋,寫在前面提綱挈領、解釋全文題旨或要義,或交代寫作緣起的,叫序;寫完正文後,還有點甚麼想補充說明的,放在最後,就叫做跋。如果真要細分兩者分別,嚴格來說,跋的篇幅該比序短小,涵蓋範圍也不比序全面。像北宋沈括《夢溪筆談》就有「後人題跋多盈巨軸矣」這樣的句子,說明題跋是那時候的人古已有之的行為。

跋又稱後記。後記一詞早於唐朝已經有人使用,像韓愈的《科鬥書後記》中就已經有使用過。此外,其餘幾位唐宋古文八大家的成員,像歐陽修的《書梅聖俞稿後》、曾鞏《書魏鄭公傳後》或者王安石《書李文公集後》等等,都是古人的用例。

然而時移世易,如今很多人都少用跋字,多用後記二字稱之,跋這個字,該也會慢慢被遺忘湮滅的了。

王貽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