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從小吃大:邊讀邊吃

有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貪心如我當然希望邊走邊讀,帶着一本兩本以至N本書到這裏那裏,看風景交朋友,交到的朋友最好還是懂吃愛吃的,能夠帶着我到處吃真正道地的好滋味。這樣的朋友通常也愛說話、愛分享,把自己熟知的家鄉食物典故一一娓娓道來,叫過路者如我吃得聽得心花怒放,這也是一種對食物文化的閱讀。

但畢竟中國太大,每個鄉鎮都有自己的特色特產,有點歷史意識的把樁樁件件都可以追溯到幾百甚至幾千年前,有些時候好吃就是好吃,難吃就是難吃(而且很快會被淘汰會失傳),如果沒有專人故意要為一些真正獨特的原創的食材留一些紀錄,做些資料整理,很多實實在在的材料就會以訛傳訛的扭曲變形。

前些日子在成都吃過一道名菜叫做「雪魔芋燒鴨」,說起魔芋,現代小朋友會直覺是日系的食物,那種彈牙的凝膠狀的口感也太「日本」了,更哈日的會知道魔芋也就是蒟蒻,更加是進口貨。但蒟蒻其實早在西晉時期就有記載,早就是當時菜餚的原料。這些天南星科的植物塊莖被磨成粉末,以石灰處理混合水後呈凝膠狀,所謂雪魔芋,是四川峨嵋山佛教僧人,於上世紀三十年代發明的,把魔芋粉與米粉加水混合熬糊,凝固切片,於山頂上經冰凍風吹雪壓日曬而成,如泡沫塑料一樣多孔,跟一般魔芋又不一樣。

這樣的訊息就不一定每個愛吃的成都朋友都知道,得好好翻書查證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