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從小吃大:一口酥

自覺有點離譜,但也的確是剛從峇里島回港,回家已是三更半夜,睡不到五個小時,第二天又一早出發到黃山去。赫然發覺幾乎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世界竟也有同樣的氛圍:峇里和黃山的路邊田野同樣有青葱的水稻田!

未有能力和資料去比較一下兩地的農耕文化,但倒是很快可以觀察到兩地的街頭小吃的品種,峇里島路邊街角最常見的是烤玉米、烤沙嗲、肉丸湯/粉,以及攤檔中販售的早已入好在塑料袋中炸好的蝦餅、豆餅、豬皮、雞皮等等零食,而在黃山及其附近的徽州古村落旅遊景點中,最常見的小吃就是涼粉、冰綠豆湯、梅菜餡的小燒餅、水烚玉米、生黃瓜,以及那包裝得古樸雅致的糖糕。

說起這些頗有代表性的徽州地道茶食,叫它做糖、酥、糕點皆可。基本上都以芝麻或花生和飴糖為原料,有的是原粒芝麻炒香,加入飴糖,再切成極薄片,有白芝麻做的「白切片」和黑芝麻做的「黑切片」,換上花生碎,則叫做「金切片」,而把黑芝麻磨成粉,就可做成十分形似一塊本地特產徽墨的「徽墨酥」,花生磨成粉做成的就拿個好意頭叫「長生酥」。有些店舖販賣的是方正薄片的最簡樸造型,有家在古村裏的專門店就用手雕的刻花模子造出像花餅一樣各種造型紋理形狀的小點心,還擺出一個現場示範製作的格局,現做現吃,讓顧客一口吃着都是精緻的雕刻—這些一度失傳的飲食手工藝,現在因旅遊業興旺以及本土在地意識強化而逐漸復原,這一口酥也可以算作過客如我們的口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