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6/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從小吃大:未忘人

當我們目睹經歷我們的傳統露天菜市場以至舊式室內菜市場一個又一個的被推倒改建,我們大多數人只能無可奈何嘆息一下,小部分人會集合發聲據理力爭,期望在可能範圍內爭取對這些街區環境的保留,因為有足夠的調查理據說明這些堆滿新鮮食材和生活雜貨的街巷店舖,連結起一代又一代的人際關係,有着錯綜複雜的生活回憶。而這些場景即使可以拍成硬照、輯製成紀錄片、編寫成文章出版成雜誌書本,甚至原物保護遷移到博物館展覽場內,但怎也不及在現場實地感受。所以一個整體或者局部保持原有功能的傳統菜市場,根本就是一個珍貴的歷史現場。一個自稱發達的進步的社會,如果連留下一個這樣的場景都做不到,就未免太可笑了。見利忘義,犧牲和截斷了大眾小眾的回憶脈絡,萬事無從說起。

剛在一個商業大樓的公共空間看過了一位本地藝術家對中環嘉咸街口已經結業的「永和」雜貨老舖的一個「紀念」展。藝術家誠意可嘉,把她跟「永和」的因緣關係用收藏的實物、拍攝的紀錄短片和圖文,向觀眾呈現出來。但在這個窗明几淨的冷氣走廊裏重看「永和」成為一幅幅展板和陳列,就更添慨嘆。當日走進那燈光幽暗但貨物整齊堆疊的店堂裏,跟老闆、老闆娘購物兼話家常的情景歷歷在目。有人善忘有人不善忘,價值觀的落差導致社會上種種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