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打開天窗:電車男要學打電話

一如很多時下年輕人,初出茅廬的我也像一名電車男,竭力避免打電話給別人,寧願寫傳真或電郵代替。

熟朋友當然不怕,只怕一些曾在工作上共事或在社交場合認識者,數年未見,不知如何打開話匣子,也生怕對方霎時間記不起我而惹來尷尬。早上致電怕打擾別人工作,晚上致電又怕妨礙別人休息。

這是先天內向、害羞的性格所致。當這種局限伸延至公事,難免成為進步的絆腳石。

改變的契機來自我每天稿債不斷,開始對寫傳真或電郵感到怠倦。文字往來的好處是不會隨時隨地打擾別人,壞處卻是未能即時知道對方反應,來來回回打字是費時失事。我開始學習以電話取代電郵回覆,以便即時解答會計師、銀行經理、工作夥伴的問題。

致電久未聯絡的社交朋友,我會「一氣呵成」報上名來,說出彼此曾在甚麼場合見過面,例如:「×××先生,我是黃擎天,曾經為××雜誌訪問你。這次找你是………」先把說話重點寫在紙上,一邊講電話,一邊望着「貓紙」,就不怕言辭笨拙而出現「冷空氣」(Dead Air)。

邀請前輩為新書賜序,我鼓起勇氣直接致電,說話有禮而留有餘地:「我有個不情之請,希望邀你為我的新書寫幾句話。新書是關於……你可以考慮一下,可以Say No的,但我當然希望你Say Yes啦,那是我的榮幸啊!」收線後,才以電郵送上相關資料。

新一代精於以電腦聯繫,但溝通技巧日益退化。性格難以大改但可以微調,只要有自我改進的決心,電車男也可以言辭有禮,讓人留下大方的好印象。

黃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