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經濟下行風險不斷增加:美國開展加息周期、歐洲量寬效果有限、中國經濟加速放緩、日本再陷衰退等。國際諮詢機構McKinsey在九月份報告中,分析幾項決定環球經濟走勢的主要因素,並提出未來10年可能出現的幾個情景。當中,影響環球經濟走勢主要因素如下:

1.總需求狀況─根據IMF估計,全球首10大經濟體生產量比其產能低約2%,總需求若不增加,產能過剩仍在,經濟增長難以持續。若中國未能成功刺激內需,將困擾內地和香港經濟。

2.能源市場變化─能源價格已從高位回落逾60%,能源消費國成本將下降,但能源生產及出口國可能引發經濟危機。

3.急速城市化─McKinsey預測中國將有46個城市成為全球200大城市之一。龐大城市人口將帶動消費品和能源需求,但政府能否妥善管理城市人口增長,避免社會不穩?

4.人口老化─醫療科技進步,人類壽命不斷延長,但結婚率下跌,育兒成本上升亦推低出生率。勞動人口不足及公共財政危機均可能對環球經濟產生負面影響。中國正式放棄一孩政策,成效仍待評估。

5.科技創新─科技發展沒放緩迹象,不但刺激生產力及降低成本,同時提升服務及產品質素,正引發經濟結構調整,短期對經濟增長可能產生壓力。

6.環球相連性─國際貿易急速增長,是過去30年的主要增長動力,大部分商品貿易障礙已大幅度降低,但農產品及服務(金融產品)的貿易談判未有重大突破。

利率正常化成助力

因應上述因素,McKinsey對10年後的環球增長情景作下列預測:

1.全球穩定增長─全球央行成功收回量寬,利率回復正常水平。美國、歐元區及日本重現持續增長;中國和印度成功通過改革回復高速增長,估算環球經濟有機會於未來10年間以年均3.7%增長。

2.不平均增長─美國、中國和印度恢復持續增長,歐元區和日本未能脫離經濟下沉壓力,國際貿易協議談判難以得到成果,預測10年間,全球經濟將以年均3.2%增長。

3.全球慢速增長─中國避開硬着陸,但改革未竟全功。歐、美的金融業仍會從全球經濟恢復增長中得益,卻不能成功解決貨幣和財政政策的結構性問題,預測全球經濟在10年間,將以2.9%增長。

4.地區性經濟危機─主要經濟體仍依賴財政和貨幣政策支撐,大量資金於市場流竄造成波動,預測10年間,全球經濟年均增長率接近0%。

量寬成為決定未來的主要經濟因素,成功回復正常利率水平可能於短期帶來波動,但長期或能為全球經濟增加穩定性。

中國和一些新興經濟體進行中的改革,同樣被評為影響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筆者不會低估各國領導人對改革重要性的了解,更加不會懷疑他們的決心。雖然困難重重,但還是審慎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