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趨勢下,債券資產通常令人卻步,對許多採取被動式操作管理的債券基金的確如此,利率正常化將帶來不少的衝擊。對固定收益商品來說,存續期間及信用風險是影響回報率的兩大要素,加上固定收益商品可投資範圍廣泛,反而突顯主動式操作策略的機會所在。

被動式操作多以債券指數作為投資組合建構標準,但許多投資者或不了解目前其中的組成。○八年金融海嘯期間,美國擴大政府支出及民間消費來振興衰退的經濟,財政部大量發債,低利率環境更激勵機構在過去以相當便宜的成本進行再融資,龐大的房貸則包裝成抵押貸款債券,存續期因此被拉長。

債券表現不一

這樣的發展改變了指數成分,市場常見的伯克萊環球多元債券指數中逾七成為抵押債、政府公債及機構債這類的政府相關債券,低利率及高存續期已使得被動式投資者承擔較大風險。

觀察今年美國及歐元區公債孳息率自低點彈升以來,美國短天期公債因利率敏感度低,相對長天期債券有較佳表現,高收益債市及新興債市更能逆勢上漲,顯示同處於即將加息的環境下,並非所有債券資產表現都一樣,主動式操作策略,可有效打造防禦利率上揚風險的投資組合。

例如高收益債、新興債孳息率水平具吸引力,能受惠經濟增長或企業盈利環境,但投資風險相對較高,更需要豐富的經驗來作輔助。另外,全球經濟仍在復甦,尤其新興國家增長穩健,然而新興市場貨幣卻在擔憂聯儲局加息下而遭到拋售。

由基本面來看,許多新興國家的貨幣已遭到低估,像韓國貿易盈餘維持在高點,經常帳也有盈餘,墨西哥雖為石油淨出口國,但與美國經濟的連動性卻大幅降低油價下跌的衝擊,匈牙利與波蘭身為德國出口供應鍵,也能受惠德國製造業強勁,經濟增長已為貨幣升值奠定基礎,由此可知,全球其實蘊含許多機會,這樣的機會只有採取主動式操作策略才能從中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