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計劃今年內推出內地股指期貨,在其近年積極研推的新產品中,A股期指算是最「順手」、最熱門、最波動和最小競爭的搶手貨;香港作為全球性金融市場,產品多元化是利多於弊,但就算手上握有好牌,亦要做好籌措工作,否則是壞廚師浪費了好材料。

滬股通早前引入沽空機制,但至今仍是交白卷,可見機制不完善亦是枉然。香港股票市場無疑相當蓬勃,但除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外,過往推出過多項新產品,惟成績差強人意,香港散戶對海外市場產品缺乏興趣,「納指六雄」形同虛設,債券散戶市場一片空白,認股證市場逐步萎縮,恒指期貨成交同病相憐,反而國指期貨成交取而代之,最大的原因是國企指數跟隨A股波動較大;由此視之,如要玩過山車,A股股指期貨顯然「刺激」得多。

無可否認,現時A股對港股的影響力日漸擴大,股指期貨無論作為對沖或投機均有其價值。A股炒得瘋癲,無論看好或看淡的都大不乏人;當然,投資者或質疑滬港通開通至今,北上的金額遠低於預期,顯示本港股民對直接買A股可望而不可及。除滬港通之外,本港投資者其他參與A股的渠道只有交易所買賣基金(ETF),而兩隻ETF長期雄踞港股成交榜前列,顯示本地投資者傾向買簡單產品。股指期貨的操作相對更為簡單,毋須為個股作深入分析,只有對大市看升或看跌兩個方向,最重要是波動既快且大。

正因為波動大,風險自然特別高。看內地股指期貨的瘋狂程度,較現貨有過之而無不及,以昨日為例,成交接近一百八十萬手,相當於現貨金額的一倍半,但持倉量僅二十三萬手,從推出以來都是即日鮮炒賣為主,透過槓桿化堪稱投機冒險樂園,甚至說是一個大賭場亦不為過。

新加坡曾推出富時A五十指數為基準的期貨交易,據悉成交相當暢旺,但其後被上交所和深交所起訴禁制。港交所要推A股期指亦要先獲內地首肯,惟A股磨拳擦掌要走入國際市場,推出更多衍生產品不可或缺,香港和上海經已互聯互通,批准香港作為試金石障礙不大。不過,細節問題卻需時間和心思去解決,兩地結算時間和假期存在差異,A股沽空機制名存實亡,做對沖有相當難度。另一問題是香港會否投桃報李,開放恒指和國指讓內地股民參與,或增添港股的波動性。

港交所新產品的失敗例子太多,甚至被寄予厚望的滬港通亦雷聲大、雨點小,緊接而至的深港通恐怕也不會有重大突破,使投資者擔心推出股指期貨亦不過爾爾;然而,開展一項新業務最重要是做好籌備和教育工作,吸收滬港通倉促行事的教訓,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