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眾議院選舉曲終人散,首相安倍晉三領導的執政聯盟,取得三分之二以上絕大多數議席,勢力比解散國會時更大。今次安倍政府先破後立,在眾議院選舉中突襲成功,但不能說是「安倍經濟學」討得選民歡心,只怪在野黨無力挑戰,民眾在別無選擇下,惟有把經濟前途再度押注在安倍晉三身上。

安倍經濟學的板斧是所謂的三支箭,即是印銀紙量寬、財政刺激措施、經濟結構改革。在過去兩年,第一及第二支箭無疑取得一定效果,尤其是量寬一招最震撼,把日圓匯價大幅推低,一舉把持續多年的通縮扭轉為通脹。不過,這些招數只是用錢來買時間,屬治標手段而已,改革日本老舊的經濟結構,令企業及投資恢復活力才是治本之道。很可惜,第三支箭仍停留在只聞樓梯響的階段,未見任何改革大動作。如果說日本選民願意再給時間予政府推動改革,今次也肯定是安倍經濟學的最後機會,必須在結構改革上做出成績,經濟才有生機。

正是安倍晉三的施政一直只治標而非治本,雖然經濟曾出現穩定復甦,但一到今年調高消費稅,便急轉直下,其對經濟的負面影響,遠遠超過政府及民眾預期,背後原因是經濟頑疾揮之不去,稍有閃失便會復發。調查顯示,消費稅調升後,日本民眾對安倍晉三不滿度日漸高漲,不少人直言感受不到經濟復甦之好處,令民調支持率屢創上任後新低。

安倍任內民望插水,客觀而論,最敗筆是低估加消費稅的衝擊,今年日本第二及第三季國內生產總值急速冷凍,以年率計分別收縮百分之七點一及一點九,技術上已經陷入衰退。政府加稅是為了挽救長遠的財赤問題,結果使經濟急呈衰退,打工仔薪酬上升幅度有限,根本無法抵銷物價上漲及消費稅調整的影響,實質工資明升實降,民眾漸漸質疑安倍經濟學的成效。

現時安倍政府在新一屆任期,最迫切需要推動新一輪、每年達到八十萬億日圓的再膨脹計劃,借鏡美國在金融海嘯後的救市措施作藍本,照辦煮碗以油墨與紙張印銀紙來推低匯價,為通脹無限地投放新燃料,迫使多年來在零息及通縮環境下,理財保守的民眾拿錢去投資,藉此惠及資本市場及實體經濟。可以預見,安倍晉三的政治蜜月期得以延續,將會背城借一源源不絕以印鈔票刺激股市,讓日本股市再上演一次他於一二年上台後的輝煌紀錄,不是無可能。

不過,從美歐日先後推出量寬措施,經濟表現卻大不相同可見,單靠印銀紙只能換來一時的好景,不能解決實體經濟面對的問題,否則要救活經濟豈不是話咁易!美國的量寬能夠成功,原因是當地經濟結構具彈性及適應力強,這是投資者不應忽略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