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內銀繼續公布優於市場預期的業績,例如中行(03988)和農行(01288)首季股東淨利潤分別上升13.88%和13.65%,但內銀股股價繼續疲弱。原因是市場將焦點放在內銀的資產質素上。

以中行為例,有不少報道將資產減值損失大增82.7%用放大鏡看待,但要知道,淨利潤已經扣除減值損失,事實上,雖然資產減值損失增加了68.35億元(人民幣.下同),但淨利息收入增加95.07億元,非利息收入增加42.4億元,帶動總營業收入大增145.72億元,足夠應付貸款減值損失有餘。

因此,內銀股淨利潤繼續有增長,低市盈率仍然持續。筆者認為,關注風險是投資者應有的態度,但有風險不等於不值得投資,最重要是回報率和風險是否對稱,如果高風險可以有高回報作為補償,未必一定是不好的投資。

有人喜歡做低收益但有抵押的物業按揭貸款,有人喜歡做高收益無資產抵押的私人貸款,按市場規律投資問題不大,最怕從事高風險投資卻收取低風險回報。

內銀可應付優先股息

此外,有投資者也關注內銀會否因為發優先股而減少派息,筆者認為要看優先股的發行條款,尤其是息率,以及發行規模。如果優先股息率很高,例如超過10%,是有機會影響內銀的利息支出,繼而影響內銀的盈利和股息。

參考滙控(00005)非累積H系列美元優先股,票面息率為定息6.5%,目前孳息率大約為6.26%,現時標準普爾給予滙控長期債務信用評級為A+,而建行(00939)的長期債務信用評級為A,較滙控低一級,但同美國一哥摩根大通一樣。

估計內地四大國有銀行優先股票面息率約為定息7%,初步發行規模大約800至1,000億元,所涉及每年利息支出56至70億元,相對每年1,000到2,000億元的淨利潤,屬可負擔範圍。

資本需求有望紓緩

上周有另一則內銀正面新聞更令筆者關注,就是銀監會批准包括工行(01398)、建行、農行、中行、交行(03328)和招行(03968)可根據巴塞爾新資本協議要求,使用銀行內部模型去計算風險和監管資本,稱為資本管理高級方法。簡單地說,資本消耗將與資產質量掛鈎。

由於此前大型企業貸款和個人按揭貸款的違約機會率和損失率較低,因此採用資本管理高級方法計算出來的風險加權資產有望降低,預期六大內銀的一級資本充足率和總資本充足率可以提升大約50個基點,某程度紓緩資本需求,也促使內銀提高對風險的敏感度,鼓勵內銀以資本充足狀況和資產風險程度進行資本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