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金融論壇冠蓋雲集,是意見的盛會,作為東道主的香港,難免收到稱讚的口水花。當中較有意思的是來自杜拜的聲音,分析了彼此作為金融中心的成長和合作,因為相提並論,讚香港亦有如自誇。其實,相提並論亦隱隱透出以香港為趕超對象的意味,一番言論之後,以「創新」與「速度」關鍵詞,為金融中心的點睛之筆作結。

香港金融當局大可不必為來賓的讚詞陶醉。杜拜這個西亞的金融中心快速崛起,頭一個目標似是要與香港比肩,實際就是挑戰姿態。杜拜聲音放出的創新與速度,正是其趕超香港的利器,而恰好點了香港金融的穴。試問,論金融創新與速度,香港敢誇優勝嗎?在亞洲,除了新加坡,又多了杜拜這個競爭對手。

在香港金融範疇裏,創新這個詞講得不少、聽得不少,數成果則羞於啟齒。一個伊斯蘭金融,算是創新例子,但紙上談兵多年,直到近期才要動真格了。金融拿得出手的實例已不多,這般空談創新,速度何在?杜拜何以創新與速度並為關鍵詞,就是創意與實踐,口頭與行動並重。這一點堪為香港效法。

人民幣業務是香港金融業新猷,但稱不上創新,發展得較快,一是新貨幣、舊形式,與傳統業務沒大分別;二是近水樓台,政策寬容相就。杜拜也登上了人民幣業務的快車,當然不及香港的條件好,但論速度一點不輸蝕。實際上,各金融中心落地開花的人民幣業務,無不有較快、較顯著的發展。

香港金融業務疏於創新,金融監管更無創新可言。這當然不是說監管沒有改變、不出新招,在後金融危機時期,國際監管頗多改革動作,香港不能不被動跟進。金融監管創新方面,在國際上已不乏新視野、新思維,香港卻未能跟上。以互聯網金融為例,對傳統意義的金融構成重大衝擊,只要其發展不可遏止,金融監管就要有創新的涵蓋,這已成為國際上監管的新課題。

互聯網金融不分國界、不分經濟體,雖然目前在港介入程度較低,但這課題顯然是現實的需要,看不到當局有深度的關注和研究。讓人擔心,當日後互聯網金融洶湧埋身時,監管會措手不及。實際上,阿里巴巴擬來港上市就留下措手不及的實例。

阿里巴巴要求以合夥人模式來港上市,與本港規例不合被拒,惹來未能與時俱進的指摘。本來爭持不下一拍兩散,壞在雙方藕斷絲連,港交所更以諮詢謀打開方便之門,令人感嘆早知如此何必當初。但現時情況是,就算找到「後門」讓阿里奪門而入,也最快是年尾的事,對於港交所少說也是商機蹉跎了。

撇開應不應接納阿里仍有爭拗不說,就阿里上市的被動,臨急抱佛腳地謀變通,可見金融監管創新的研究,往往不在日程,以致逢事有失預算,這無疑是個教訓。國際競爭日趨激烈,香港停留在內地餵政策的滿足中,創新與速度已成死穴,杜拜聲音是一次客氣的針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