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認樓股兇險 怎不憂貨幣戰

香港金管局站在金融戰線前沿,自應具備戰事情報的敏感,總裁陳德霖日前發言,一方面拋出家庭債務佔本地生產總值比率數據,向市場警示樓市的風險,另一方面亦提示低息環境造成股市上升,若息口轉升對股市構成不確定。顯示金管已高度注視最代表性港元資產的風險,同時,亦注意到港匯非弱,本港面對資金流入的問題。港元資產、港匯這些被視為引發貨幣戰的相關元素,加上日圓貶值的擾動,在金管看來似乎都「不擔心」,好像本港離貨幣戰戰事尚遠。

其實,金管對量化寬鬆造成的資金氾濫,會引發資產價格波動,並未少提出警告,去年尾港匯在強方保證水平一直戀棧不離,顯示資金強勁流入。以周期性邏輯睇,資金有入必有出,問題只在於時機和方式。現在港元資產價格比九七年時的高位,有過之而無不及,如金管所示,樓市風險不比九七年時低,意味着周期轉角的時機在逼近。

九七、九八年那場打鱷大戰,眾所周知緣起於索羅斯等國際大鱷,對港元資產發起的狙擊。「狙擊」這個字眼,生動展現了戰爭、戰事的特點,打鱷大戰就是一場貨幣戰,香港雖已經歷過,但仍有機會經歷,有甚麼理由忌諱貨幣戰的字眼,而不直面貨幣戰的風險呢?難道避免這樣的字眼,能降低金融恐慌嗎?既怕引起恐慌,又何須一再警示風險呢?

金融危機的重大教訓,就是過度借貸的債務風險,現在國際一股減債風潮,全球重視金融去槓桿化。在這股風潮中,香港正頂風而行。金管的家庭債務佔本地生產總值達五成九數據,僅與最高位的六成一線之差,顯現過度借貸的迹象,香港不但未去槓桿化,反而正在槓桿化,說明本港正走向金融危機。因資金流入而觸發,內生風險逐步釀大,金管官員已不能像上季那樣,再說甚麼「沒有很多熱錢入港」的定心話了。

九七亞洲金融風暴爆發的過程,是由周邊而及本港,當時樓股的旺勢令人相信前景無限,周邊的狂風驟雨來不到香港,有意思的是,九八年下跌的樓市還來個短暫小陽春。這種爆發模式,出其不意攻其不備,顯示高超的貨幣戰策略藝術。今天所見,周邊的貨幣吃緊,在日圓尋求貶值後,韓國因產業同質關連,被揣測首當其衝,可能成為周邊第一塊倒下的骨牌。以史鑑今,周邊的匯率戰情,漸令本港進入「殃及」預期。

金管警示風險再度發聲,絕不是閒話幾句例行公事,然而除了發聲,對貨幣戰全無抵禦政策,金管能做得甚麼?香港自由市場,加上聯匯制度,這兩大特質,已將香港置於被動防守地位;反過來,有此特質的緣故,亦是貨幣戰盯上香港的最大理由,狙擊者予取予攜捲利而退的機會特高。金管發聲張揚風險,不是說明其有本事打一場貨幣防禦戰,作用只在於希望喝醒投資者,做好自身風險管理。如果為免被視為無能,口口聲聲有招可出,造成有本事抵禦貨幣戰、保護資產軟着陸的假象,恐防成為輕視貨幣戰殺到的麻醉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