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控失足代價 深陷不確定性

滙控公布季度業績,搶眼的是其撥備,公司須為洗黑錢和不當銷售還款保障保險,額外撥備十一點五三億美元。自從滙控揭出洗黑錢醜聞後,其撥備金額就成為高層的噩夢,對於投資者來說亦感同身受,儘管就營運而言,滙控比大部分同行有利,但撥備作為失足的代價,成為討厭的不確定性。尤其今次增加撥備後,高層認為支付美國方面罰單的數額,可能遠高於十五億美元。更困擾的是,還可能遭受刑事及民事檢控,事件似乎愈搞愈大,深陷不確定性而難拔。

可能提起刑事及民事檢控,顯示美國當局抓住了一定證據,一旦對簿公堂,滙控除了商譽的無形損失,更逃不掉又接大罰單,又是白花花的銀両流出。沒完沒了的畀錢,將如何影響滙控的盈利,不但投資者眼前一抹黑,恐怕滙控高層也不知所以。面前這樣的不確定,又如何能提振投資者信心,提振滙控的股價?

儘管遭受美國當局調查及處罰的,不只限於滙控一家,儘管英資銀行被查,有質疑美國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就是要打壓英資銀行的競爭力,但要有說服力,前提是不要有痛腳在人家手上。情況恰恰是滙控已被人捉個正着,受罰只能說是自作自受,再難說甚麼打壓競爭力,把柄是自己送上的。

美國參議院調查人員批評滙控,把商業利益看得比合規義務重要。一言中的擊中滙控失足的要害,這不能不說是管治的重大漏洞,更由於或者刑事官司上身,顯示經營進取不只是游走於灰色地帶,而是直踩紅線了。把柄既在美國當局手上,就罰款的談判,滙控的還價能力已潰不可扳。

美國與滙控,就似足窮政府碰上富銀行,窮政府搜刮民脂民膏有失道義,但狠敲犯事富銀行一筆,非但不失道義,更可能贏得民意。始終金融危機已將銀行釘在貪婪的恥辱柱上,更何況另有不合法事件一樁樁,正是重罰貪婪以平民憤的良機,美國當局取態重罰居多。從滙控高層無奈地宣告,最終撥備可能遠高於現額,可見已自知處境不妙。

對於一直偏愛、追隨滙控的投資者來說,滙控高層的一再道歉,意義並不大。對犯事的劣迹既成事實,投資者只能被迫接受,原則上亦接受了要受重罰的現實,但是重罰重到甚麼程度?對盈利損害到甚麼程度?當下不知道、不確定,這才是投資者最怕的事,面對如此不確定的前景,是去是留?投資者變得心中無數,信心必然受到打擊。

值得重視的是,美國參議院不留情面,直揭滙控老底,指過去十年,滙控或旗下曾兩次因反洗錢政策不力,受到美國銀行監管機構點名,並被命令採取糾正措施。正因如此,參院調查委員會警告,如果滙控未能整改,當局應考慮吊銷其在美國的銀行牌照。若失去美國銀行牌照,是滙控不可承受之重,對投資者來說,無疑又多一重不確定的心理威脅。